第18章 信息是黃金,增收又增效(5)(2 / 3)

範旭明是江西省豐城市人,幾年前,他承包了30畝山地,準備搞生態農業、生態養殖。他養了兩年的山雞,卻沒有賺到什麼錢。後來,有一天,很偶然的從電視上看到了一條養殖特種野豬致富的消息,讓他有了新的想法。他跟一些見識廣的朋友打聽詢問,並且上網查了相關資料後,準備改養野豬。

經別人推薦,範旭明聯係上了一家野豬養殖基地,並獲準前去參觀,那家養殖基地頗有規模,養殖場方也很熱情,帶著他四處參觀,詳細介紹野豬的特點、習性,養豬的方法、訣竅,養豬的效益、前景……範旭明感覺大開眼界,收獲頗豐。由於自認為考察得十分充分,了解得相當詳細,範旭明沒有猶豫,立即提出和對方開展合作的意向。對方也欣然同意,並提出了詳細的合作計劃:他們以4800元一頭的價錢賣給範旭明30頭懷孕的母野豬,範旭明現在隻要付5萬,剩下的到10月份豬賣掉了,賺到了本再給對方。除此之外,那家養殖基地又主動提出借給範旭明一頭種公豬,用於以後配種,更讓範旭明動心的是對方還答應幫著賣小種豬。這是一樁隻賺不賠的買賣,範旭明很快與對方簽訂了合同。

但是,在一段時間後,範旭明發現在買回的30頭懷孕的母豬中,卻有一半沒有產仔,原因是那些豬太老了。盡管這樣,範旭明卻沒有再追究,因為他不知道野豬的市場在哪裏,他養的野豬要靠對方來銷售。但後來範旭明送過去的第一批58頭小野豬,對方故意壓低價格,並將豬款抵了買母豬的一部分欠款,範旭明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對方又把他告上了法院。說是借他一個公豬不還,欠他的9萬多元錢豬款也不還。這場官司,成為他後來養豬事業的重要轉折點。

輸了官司後,範旭明意識到,除了自己當初了解的不透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市場在哪裏。開拓市場成為他最迫切的需求。於是他到廣州考察,找到一家大型野生動物批發市場,並和這裏的經銷商達成了合作,專門提供50斤以下的小野豬,滿足當地市場對烤乳豬的需要。這下他飼養的野豬不再愁銷路了。而且銷量越來越大。

2009年夏季,範旭明又開發了深圳的市場,把成品野豬直接賣到了那裏的野豬肉專賣店。現在,他跟廈門的一家野豬肉銷售商也談好了合作。曾經的他因為不知道市場在哪裏而賠得傾家蕩產,現在的他既能往廣州市場賣50斤左右的小豬仔,也能賣100多斤的商品野豬,銷售渠道越來越寬。市場有了,範旭明養殖特種野豬的勁頭更足了。

要有選擇地使用得到的農業信息

農民朋友獲得了農業信息,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當你懷揣信息、躊躇滿誌、準備行動時,一定要結合你的實際情況從以下方麵來綜合考慮、全盤衡量。

想利用好得到的農業信息,必須首先要對信息加以甄別,驗證這些信息的可靠性,是否準確及時,要對信息的真偽、可行性加以判斷,多方打聽驗證,確保信息源是可以信賴的。要兼顧自己的個性特長,結合當地的地理區位、氣候特點,依托現有條件、農產品特色等來選擇可應用的信息。一方麵要因人而異,看所選擇的是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是不是與自己的性格特點相符合。比如說,一個人性格急躁,忍受不了長期累積獲得利潤,就不要選擇從事林業方麵的信息,因為樹木的生長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種性格的農民朋友可以選擇生長周期短的農產品的信息。另一方麵是要因地製宜,要根據當地條件選擇你需要的信息,比如你收集了大量的養殖波爾山羊的信息,也準備先引進十幾頭嚐試一下,由於你家在雲南,那麼你可以忽略北方平原地區養殖波爾山羊的信息,重點消化利用的信息是雲南本地或其他高原地帶波爾山羊養殖信息,因為這樣的信息對你來說更具有參考價值。一句話,不管選擇應用哪種信息,都要與本地的氣候地理環境、自己的相關條件、個性特長優勢等結合起來,結合越密切,信息的有效性越強,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對學到的技術信息要靈活運用

選擇了適合的農業信息,懂得了最好的技術信息,並不等於你就可以走上成功之路,我們還必須懂得靈活運用這些信息,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把握市場需求。有人習慣於根據往年的市場需求估算當前的市場需求,確定生產計劃。比如去年的時候因為洪澇,西瓜收成不好,導致當年種西瓜的農民大量虧損,所以今年就排除種西瓜。這種決斷是不科學的,說不定今年的西瓜市場形勢大好呢。所以,不能以“坐等上門,習慣觀望”的態度來探測市場,等待市場的需求,而是要主動地了解市場需求,建立網絡,四處開拓。再比如同樣是種黃瓜,有些農民一到收獲季節,總是坐等商販前來收購,這樣的等待往往是導致黃瓜放置到爛掉,這樣的例子很多,像2011年秋內蒙古土豆遭遇嚴重滯銷事件。而有些農民朋友平日裏就關注各方麵信息,並想方設法運用信息尋找市場。我們現在的信息高度發達,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發布信息,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都有可能聯係到收購商,及時把農產品賣出去,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同時還可以通過特色的包裝、特別的產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品牌效應,提升作物的品質與價格,獲得更高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