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買下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神話(2)(2 / 2)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財力雄厚的日本資本家自然更瘋狂,他們四處出擊,揮舞著鈔票走向世界。1989年,在夏威夷,可以建高爾夫球場的山穀隻有一個還在美國人手中,其他全部被日本人買了。而著名的億萬富翁橫井英樹,先後購買了倫敦郊外的泰姆公園、英國南部的朱庇特山以及蘇格蘭久負盛名的標誌性建築——格萊乃普城堡和西班牙巴塞羅那郊區的菲爾格拉宮殿。1991年,還以4000萬美元將被視為紐約心髒與靈魂的帝國大廈收於麾下。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一場可怕的災難正在悄悄降臨……

3.曆史上最大的泡沫破滅了

就像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所擔憂的一樣,不管任何時期,國家的經濟發展絕不能單純依賴股市和房地產的畸形發展,因為它們的過度繁榮隻能意味著泡沫的膨脹。“廣場協議”後的五年,很多日本人為自己在世界範圍內的瘋狂購買沾沾自喜,殊不知,他們所看到的所謂經濟繁榮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泡沫”。

由於當時日本企業還缺乏海外投資經驗,對美國資產的大量收購其實非常被動和盲目,結果在期貨、地產等市場都損失慘重。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三菱公司在花14億美元購買洛克菲勒中心不久之後,就以半價再次賣給原主。他們其他的一些投資,如高爾夫球場等也都以失敗告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度風光無限的日本人購買的其實是一大堆“泡沫”。

所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89年底,日本政府開始意識到“泡沫經濟”的嚴重性,進而采取措施阻止投機,結果使得股價暴跌,地價急劇回落。1991年後,繼股市暴跌之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巨大的地產泡沫自東京開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賣不出去,陸續竣工的樓房沒有住戶,空房到處都是。當年,六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就下降了15%~20%。房地產價格的暴跌,直接導致了大量房地產企業及關聯企業破產。據統計,房地產破產企業的負債總額高達3萬億日元。由於作為貸款擔保的房地產價值也日益下降,使得日本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不斷增長,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並導致一些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失靈。原日本十大銀行中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銀行相繼倒閉,中小金融機構破產更是接連不斷,給日本經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麵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經濟泡沫是曆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許多家庭的財富化為烏有,許多人因償還不了債務而自殺。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曆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進入21世紀後,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無怪乎人們常稱這次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另一方麵,當時日本人從美國購買的一些企業,其實已步入“中年”,而美國企業和政府卻靠回籠的資金轉而投資各種新興產業。進入90年代後,美國很快從80年代的經濟停滯中擺脫出來,創造了長時間的經濟增長奇跡。

在泡沫破裂後的15年間,日本都在為這個泡沫還債:經濟蕭條、政局動蕩、犯罪率上升。無怪乎許多經濟學家感慨:日本人用了22年的時間,終於使人均GDP從世界第18位,達到了世界第一;但到現在,又經過了14年時間,日本的人均GDP從第一回到了第18。

從喧囂一時的“購買美國”,到短短幾年後“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國內對此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經濟圈內很多人士將其歸咎於“廣場協議”,甚至稱這是美國的“陰謀”,表麵上看也不無道理。但是,日本將巨額的資本投入到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卻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這個經驗教訓無疑值得所有國家進行總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