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07年,美國的“救命恩人”
就在1901年摩根以創紀錄的天價收購卡內基的鋼鐵公司後,他遇到了第一個打擊。當時,剛剛成為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Jr.)開始致力於打擊壟斷,因此樹大招風的摩根財團自然成為關注對象。果然在1904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摩根財團旗下的北方證券公司違反“反托拉斯法”,強行解散了該公司。一時之間,社會輿論對摩根也頗多微詞,將其看作為富不仁的代表。然而時隔不久,當一場金融危機掃蕩華爾街時,摩根的表現卻讓整個美國都對其刮目相看。
在美國近代曆史上,由於體製等方麵所存在的種種漏洞,曾多次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其中1907的金融危機便是一次典型的事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於個別人士的努力,這次金融危機居然得以迅速化解,沒有像以往那樣造成巨大的社會災難。而創造這一奇跡的,正是赫赫有名的摩根。
眾所周知,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經濟危機向來是美國社會的常客,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光顧。自獨立後100多年間,由於這個國家一直實施散漫的自由金融主義,甚至沒有統一的中央銀行,使整個貨幣係統缺乏彈性。而美國的金融資本一向投機性極強,過度投機和僵化的貨幣政策的聯合作用,使美國總是周期性地、不可避免地爆發經濟危機,比如在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和1893年,都曾先後出現過嚴重的泡沫經濟現象。到1907年,由於閑散資本過剩,金融投機盛行,美國的資本市場再次麵臨危險的局麵。當時也有一些經濟學家向公眾發出警告,如著名銀行家保羅·伯格曼就明確指出美國的銀行係統存在致命缺陷;另一位金融巨頭雅各布·希夫也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製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曆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有趣的是,麵對這些警告,從1907年初開始,華爾街似乎就一直提心吊膽地等待崩潰的來臨。然而盡管如此,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仍懷著僥幸心理繼續投機。據估計,作為美國金融中心的紐約,當時已集中了全國大部分的資金,而它們的貸款,竟有一半是靠證券做擔保物的。
這年3月底時,紐約股市突然出現了令人恐慌的拋售。當洛克菲勒、雅各布、哈裏曼等金融巨頭提議聚集一筆資金來穩定股價時,遠在倫敦的摩根因厭惡證券交易而一口回絕。不過有意思的是,由於謠傳說老摩根準備出手救市,股市竟在第二天就回升了,從而平息了這次短暫的危機。不過很快,最令人擔心的時刻仍如期而至。
進入10月中旬,紐約突然開始廣泛傳言美國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即將破產,流言像病毒一般迅速傳播開來。結果,驚恐萬狀的市民在各個信托公司門口徹夜排隊,等候取出他們的存款。而另一方麵,銀行則要求信托公司立即還貸,受到兩麵催款的信托公司隻好向股票市場借錢,借款利息一下衝到150%的天價。10月21日,在各種利空消息的影響下,華爾街股價已跌到了1893年蕭條以來的最低點。到10月24日,股市交易幾乎陷於停盤狀態。這時,幾乎所有人都希望出現一位救世主來拯救美國經濟。
危急關頭,摩根於21日迅速返回紐約,他對同行的朋友說:“他們在紐約遇到麻煩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但我必須回去。”隨後,這位已處於半退休狀態的金融巨頭顯示了其無可比擬的魄力。抵達紐約的第二天早晨,他已經成立了一個由年輕銀行家組成的委員會。當天晚上,當時的財政部長克特柳向摩根做了合作的保證,並將2500萬美元的政府基金交由摩根掌管。就這樣,摩根一個人承擔起了拯救國家金融危機的重任。23日,摩根把各信托公司的總裁召集到了一起,敦促他們組成救援小組。由於摩根的介入,拯救行動開始緊張有序地進行起來。在摩根的領導下,他們頂住了長達兩個星期、蔓延全紐約的擠兌風潮;提供了避免紐約證券交易所關閉所需要的周轉資金,挽救了紐約市的財政;並使互不信任的信托公司達成協議,成功籌措到一筆資金,以保護相對較弱的信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