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哺乳動物趣聞(3)(2 / 3)

野豬聰明、機警,在白天通常是不出來活動的,而是隱蔽在石洞、灌叢、草稞之中,養精蓄銳。夜裏它才出來尋覓食物。野豬的聽覺、嗅覺十分靈敏,稍有風吹草動它便警惕起來,嗅到獵人氣味,立即逃跑,因此獵人極難發現它的蹤跡。

野豬喜歡清潔,這似乎與它的身份不大相稱。豬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幹不淨,邋遢不堪。其實這是錯怪了野豬。野豬從不隨地拉屎撒尿,它有固定的“廁所”,廁所離居地很遠。所以野豬的住宅周圍的環境是很清潔的,蚊蠅也不多。尤其讓人驚奇的是野豬酷愛洗澡。尋找食物是野豬的頭等大事,那麼第二項大事便是洗澡。它花許多時間擦洗身體。當然野豬的沐浴方式與人類截然不同。它在泥潭水窪裏打滾,滾上一身泥水,然後讓泥水自然幹燥。幹燥的泥巴脫落後,可以將皮膚上的寄生蟲一道帶走,免除疼癢之苦。泥巴塗在周身,又可以防止蚊蟲叮咬。看來野豬的沐浴其實是一種保健療法,比單純洗澡高明得多。野豬的另外一種鍛煉皮膚的方法,是在鬆樹樹幹上蹭癢。一來能夠蹭掉皮膚上的虱子,二來可以粘上一層鬆樹油脂,保護皮膚和身體。野豬隨著年歲的增加,皮膚上的鬆脂泥毛結成厚厚一層,堅硬如鎧甲,硬邦邦、光溜溜,可以抵禦普通獵槍的槍彈。有經驗的獵手在山林中若是瞧見野豬皮上閃閃發亮,便格外當心,寧可躲開它也不向它射擊。因為這樣的野豬皮膚上已經結成很厚的鬆脂鎧甲,所以才會在日光下熠熠生輝。若是輕率開槍,子彈射不透豬皮,野豬反撲過來,獵手猝不及防,就要吃大虧的。

灰鯨的洄遊

灰鯨並不是灰色的,它的皮膚原來是黑色的。由於它皮膚表麵附生一種白色的寄生物,才被人誤認為是灰色的,因此稱它為“灰鯨”。

灰鯨棲息在北冰洋和太平洋,其他各大洋極少見到它的蹤影。灰鯨是著名的旅行家,每年當冬季來到北冰洋的時候,灰鯨便開始一年一度的旅行。它的最終目的地是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因為那裏氣候溫暖,海水的含鹽量較高,這樣的環境對灰鯨的繁殖非常必要。每年冬天灰鯨要花上100天的時間,洄遊6000海裏,準時抵達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周圍海域。

灰鯨這種一年一度的不知疲倦的長途旅行被動物學家稱為“洄遊”。灰鯨的洄遊采取集體行動。它們有時集結成100多條的隊伍,在洋麵上行進,劈波斬浪,活像一支奔赴戰區的艦隊!

動物學家對灰鯨的洄遊進行過跟蹤研究,發現灰鯨的洄遊隊伍在行進中是井然有序的。奮勇當先的通常是懷孕的雌鯨,它們生兒育女的願望非常迫切,急於到達目的地。緊跟在它們後邊的是年輕的小鯨,其中還有不少是頭一次告別北冰洋,重返出生地的。最後壓陣的是雄鯨。它們是飽經風霜、久戰沙場的老水手,對航線十分熟悉,從來不會迷路。到達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海域之後,它們群居在沿岸的小海灣內,從此寧靜的海灣變得喧鬧沸騰起來。

地球上90%以上的灰鯨,幾乎都是在墨西哥海域交配、生育的。剛剛誕生的幼鯨,身長4米多,體重大約有1噸重。母鯨在海水中分娩生出幼鯨後,立即將它托浮出水麵,讓幼鯨吸足空氣。母鯨喂奶的方式不同於其它哺乳動物,母鯨有兩個奶頭。喂奶時它收縮腹部肌肉,將奶汁擠入幼鯨嘴巴裏,一次大約能擠入奶汁4公斤,灰鯨孩子隻要“飯來張口”就行了。由於幼鯨體重會迅速猛增至2噸,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海域的海水鹽分高,浮力大,這為幼鯨的遊泳訓練提供了方便。冬天過去之後,幼鯨已學會遊泳。冬去春來,它跟隨父母一同啟程,向北冰洋方向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