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生活在海拔1400~3500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大熊貓的故鄉群山疊翠,流水淙淙,氣候溫涼而潮濕,濃密的竹林,宛如人間仙境,那裏既是大熊貓的青紗帳,又是它們的天然“糧倉”。
大熊貓在分類學上雖屬食肉類,但它卻以竹子為食,在它的分布地區竹子種類十分豐富,這是大熊貓生長、繁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據調查,大熊貓食用竹類共有17種,其中冷竹和華桔竹是它們最愛吃的兩種,所以,有人稱它為“竹林隱士”和“素食者”。但是,人們發現大熊貓並非像“和尚”那樣完全吃素,偶爾也吃竹鼠。
“國寶”大熊貓是一種極其稀少的動物。據估計,目前野生的約有1000隻,許多人在擔心它是否會絕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熊貓的處境確實不妙。它們棲息在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及大涼山等24個被分隔的地方。為了挽救大熊貓這一國寶,我國新建14個大熊貓保護區,完善原有的13個大熊貓保護區,逐步建立32處大熊貓種群間的走廊帶,建立32處大熊貓棲息地和管理站。經過努力,大熊貓的處境已得到極大改善。
大熊貓性格憨厚可愛,舉止文雅天真,非常可愛。自1957年起,我國先後向前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墨西哥、西班牙、德國、朝鮮、日本等國送去了大熊貓,深受這些國家人民的喜愛,它成為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友好的使者。
第二國寶動物——金絲猴
金絲猴和大熊貓一樣是世界珍稀動物,被稱為我國第二國寶動物。金絲猴有四種,除越南金絲猴外,其餘三種均分布在我國。川金絲猴分布在四川、甘肅和陝西西南部,黔金絲猴分布在貴州、四川交界處,滇金絲猴分布在雲南、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它們的數量都很少,總共隻有幾千隻。
鼻子上仰、鼻孔朝天,是金絲猴最顯著的特征,因此,動物學家又叫它“仰鼻猴”。每逢下雨,“仰鼻猴”隻好埋下頭,並用爪子或尾巴把鼻孔蓋住,以免雨水灌進去。金絲猴的體型是猴中最大的一種,身高可達1.4米左右,尾巴長50厘米,體重40千克。金絲猴的壽命可長達20年。川金絲猴顏麵天藍色,唇突出,吻短,嘴圓,肩、背部毛色金黃細長,光亮如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黔金絲猴的胸、腹、四肢內側和臀部為白色,其餘部分為暗灰色,叫灰金絲猴。滇金絲猴的全身呈黑色,叫黑金絲猴。
金絲猴棲息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樹林中,完全在樹上生活,很少下到地麵。主要食物是植物的嫩葉、細枝、花和果實,也吃竹筍、小鳥和鳥蛋等。隨著季節的變化,猴群常作垂直遷徙,冬天下到海拔較低、比較暖和的地方活動,夏天又遷到海拔較高、氣候涼爽的地方。有時在雪山上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由於長期的樹棲生活,金絲猴練就了一身攀爬跳躍的本領。它們從地上縱身一躍可跳到三四米高的樹枝上,借助樹枝的彈力,可跳躍到10米遠的另一棵樹上,猶如在空中飛翔。如果兩棵樹隔得太遠,眾猴還會前肢抓住另一隻的後肢,連成一串蕩過去。金絲猴喜群居,幾十隻,甚至上百隻組成一群,每個猴群都有一隻經過搏鬥取勝登上王位的猴王。每群都有一定的活動地盤,不準外來者入侵,否則將發生戰鬥。
金絲猴是“一夫多妻”,每年夏末秋初發情,孕期6個月,一胎一仔,幼仔4~5年性成熟。母猴十分愛護幼仔,活動時總是讓小猴吊自己的腋下或腹下,特別是獵人逼近時,母猴會抱起小猴喂奶,可能是擔心死後小猴沒有奶吃。群體中對幼仔也十分照顧,母猴死後,眾猴會接著撫養幼猴。
金絲猴的天敵較少,地上猛獸如豺、狼、豹很難襲擊到它們,隻有天上飛的鷹和雕等猛禽,對它們威脅較大。
勇敢盡職的狒狒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阿拉伯半島上生活著一類靈長目動物——狒狒。狒狒的相貌滑稽逗人,大大的腦袋,有一大頰囊,臉上無毛,四肢粗壯,從頭到肩披著淺灰褐色的毛,就像穿了件“蓑衣”,所以它又有“蓑狒”的美稱。
狒狒共有5種,依種類不同,體重約14千克~40千克不等,體長約50厘米~115厘米;雄性比雌性約大一倍。狒狒多棲息於幹燥的熱帶草原和岩石地區,在地麵和樹上活動。主食植物及小獸、鳥和鳥卵等,對莊稼破壞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