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並拍攝到木星新空洞的澳大利亞天文愛好者韋斯利現年44歲,正業是一名計算機程序編寫員。澳大利亞媒體報道,韋斯利從小就喜歡天文觀測,此次發現木星空洞的工具是架設在他家後院內的一台14.5英寸折反射望遠鏡。韋斯利20日在互聯網上刊登了他拍攝的照片及拍攝記錄。他說,當天他首先觀測到木星南極處出現一個“黑點”,原本以為是木星“極暴”,但隨著木星自轉,他發現黑點為立體空洞狀,隨即推翻“極暴”猜測轉而判定為撞擊痕跡。木星為液態行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一顆。1994年7月16日至22日,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與木星迎頭相撞,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次直接觀測到的天體相撞。
那次彗木相撞產生相當於20億枚原子彈爆炸的威力,產生直徑達10千米、溫度達7000℃的火球,形成地球大小的塵埃雲團,在木星表麵衍生的黑斑存在了數月之久。《紐約時報》報道,美國航天局仍在繼續追蹤觀測木星,以獲取更多信息,包括證實撞擊物究竟是彗星還是其他物質。由於此次相撞的時間很可能與15年前的彗木相撞重合,科學家還希望研究其間是否存在某種規律。
歐洲航天局
歐洲航天局(ESA)是一個歐洲數國政府間的空間探測和開發組織,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
歐洲航天局(esa)
歐洲航天局的前身,歐洲航天研究組織(ESRO)經過1962年6月14日簽署的一項協議,於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舊是歐洲航天局的一部分,稱為歐洲航天研究與技術中心(ESTEC),位於荷蘭的諾德惠克。
除捷克外,歐航局現有17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英國、瑞典和瑞士。另外,加拿大和匈牙利等國也參與了該機構的一些合作項目。法國是其主要貢獻者。歐洲航天局與歐盟沒有關係,歐洲航天局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盧森堡和希臘將於2005年12月加入。歐洲航天局共有約1700名工作人員。發射中心是位於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發射中心。由於其相對於赤道較近,使衛星發射至地球同步軌道較為經濟(同質量下所需燃料較少)。控製中心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機構設置
(1)設在巴黎的總部,政治決定在此作出;
(2)設在荷蘭諾德韋克的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它是歐空局的主要技術機構,大多數項目小組以及空間科學部和技術研究和支助工程師在此工作。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還提供有關的試驗設施;
(3)設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它負責所有衛星操作以及相應的地麵設施和通信網絡;
(4)設在意大利弗拉斯卡蒂的歐洲航天研究所,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來自空間的地球觀測數據;
(5)設在德國Porz-Wahn的歐洲航天員中心,它協調所有歐洲航天員活動,包括未來歐洲航天員的培訓。
歐空局還對設在庫魯的歐洲航天港圭亞那航天中心作出貢獻。
項目
伽利略定位係統:計劃中的衛星定位係統。
火星快車號:火星探測器。
羅塞塔號航天探測器:2004年發射的彗星探測器。
哥倫布軌道設備:國際空間站的一個科學實驗室。
ATV:即自動轉移航天器,一種可與國際空間站的“進步”號太空船相比的太空貨船。
Hipparcos:空間的天體測定任務。
Smart1:新推進技術試驗。
織女星:計劃中的小有效載荷運載火箭。
金星快車:金星探測衛星,2006年4月11日發射。
ESA也是將於2006年回到地球,載有給予未來人類消息的KEO衛星計劃的發起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