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與經費
NASA1994年度雇員為24731人,到1999年減少到21000人。1994年度經費為145.5億美元,1995年度經費為143億美元。2001年經費為142.5億美元。2002年,NASA有雇員18800多人,其中總部有1200多人、約翰遜航天中心2900多人、肯尼迪航天中心1800多人、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2700多人、斯坦尼斯航天中心約300人,艾姆斯研究中心1500多人、德萊登研究中心約600人、蘭利研究中心2300多人、戈蘭研究中心1900多人,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3300多人。從業務領域來看,從事人類航空航天探索與開發的有6700多人,從事空間科學的有2453人,從事生物與物理研究的1200多人、從事地球科學的1800多人。
科研活動
地球氣象在航空技術方麵,主要從事以下四方麵的工作:①空氣動力:紊流學、翼型、超音速飛行等。②推進技術:燃燒與燃料、噪聲及其傳播、計算流體力學、渦輪機械部件研究。③材料與結構:複合材料、高溫材料、動態加載與氣動彈性、結構分析等。④航空電子學和人素工程:製導/導航、航空電子學、飛行管理和模擬技術。
NASA的長遠目標:在利用航空航天技術以滿足國家需要方麵起領導作用;利用新型空間遠距離通信能力於公眾服務事業;保持美國民用和軍用航空優勢;繼續進行科學探索以及加強對宇宙、太陽係和地球環境的了解;人造衛星的應用,人造衛星研究和技術發展;將航天技術和知識轉移以用於一般工業。目前NASA主要的研究範圍和研究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航空航天技術:實現航空航天領域技術和工程革命,開發更加先進、更加安全的航空技術,增強運載能力,降低輻射和噪聲;革新航天運輸係統,降低成本,增強安全性並進行商業開發。
人類航天探索與開發:探索空間前沿,開發能夠讓人類永久工作和生活空間,對宇宙進行商業開發,分享探索帶來的經驗和益處。
地球科學:開發一個了解地球科學係統,探索它對於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情況的反應,提高氣候、天氣和自然災害預測水平。
宇宙科學:負責與天文有關的項目,研究太陽係以及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等。
研究課題和領域
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後,美國組建了國家航空航天局,對發展美國的航空航天事業起了重大作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課題內容廣泛,以航天為主。在航空方麵的研究課題主要有超聲速技術、飛機節能技術等;在航天方麵主要配合幾個大型工程,如阿波羅工程、天空實驗室、航天飛機等開展研究。它通過科研課題、合同、計劃等形式與國防部、高等院校、工業企業的研究機構保持密切的關係。它下轄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有十幾個,如戈達德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噴氣推進實驗室等。但科研工作80%以上委托局外各單位進行處理。研究成果以NASA出版物形式發表。出版物有《技術報告》、《技術劄記》、《合同戶報告》、《技術備忘錄》、《技術譯文》、《特殊出版物》等。
美國太空總署的年度預算為160億美元,總部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在太空計劃之外,美國太空總署還進行長期的民用以及軍用航空宇宙研究。
NASA從事的研究領域:航空學研究及探索,包括空間科學(太陽係探索、火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結構和環境),地球學研究(地球係統學、地球學的應用),生物物理研究,航空學(航空技術),並承擔一定的培訓計劃。
科研發現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09年7月21日證實,木星在過去相當短一段時間內再次遭遇其他星體撞擊,使木星南極附近落下黑色疤斑,撞擊處上空的木星大氣層出現一個地球大小的空洞。
木星新出現的這處空洞由澳大利亞業餘天文愛好者安東尼韋斯利於20日上午從澳大利亞最初觀測發現。美國航天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隨後展開觀測活動,並借助設於夏威夷的空間紅外望遠設備捕捉到了木星空洞及疤痕靜態畫麵。噴氣推進實驗室天文科學家格倫奧頓說:“疤痕可能因彗星撞擊所致,但有待進一步證實。”噴氣推進實驗室宇航員雷格弗萊徹告訴美國《新科學家》雜誌,木星黑斑“約等同於一個地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