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科羅廖夫(1906—1966),生於烏克蘭的一個教師家庭,早年從事飛機設計工作,20年代結識了齊奧爾科夫斯基,立誌於火箭研究。1933年他擔任了世界第一個國家火箭技術研究所——前蘇聯國立噴氣推進研究所副所長,他的學術造詣和組織天才對前蘇聯火箭研製工作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科羅廖夫傳奇的一生,是在坎坷和辛勞中度過的。他以半工半讀形式完成中學和高等專科學校的課程。他的聰明能幹贏得了著名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的幫助。他發憤工作,不斷深造,很快成為圖波列夫的得意助手。
1929年,他拜齊奧爾科夫斯基為師,參與組建火箭噴氣推進小組。
1932年成為這個小組的負責人。
1933年這個小組與另一個實驗室合並,成立噴氣科學研究所,科羅廖夫為負責科研的副所長。他的出色工作贏得軍隊首腦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支持,很快取得了火箭研究和試驗的許多成果,他還出版了《火箭發動機》和《火箭飛行》等著作。
1937年,圖哈切夫斯基在肅反運動中以間諜罪被處決,這牽連到科羅廖夫,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服苦役。後經圖波列夫的極力申請,被調到一家監獄工廠從事飛機設計工作。
當前蘇聯獲知希特勒在德國搞導彈的情報後,科羅廖夫被調到另一家監獄工廠進行軍用火箭研究。在衛國戰爭中,他樂觀和忘我地從事前線所需要的火箭研究工作,常常親自參加火箭飛機的飛行試驗。一次液體火箭發動機爆炸,他被炸得頭破血流,而他卻慶幸這能使他找到爆炸的真正原因。
“二戰”後,科羅廖夫在原有的基礎上,並利用V—2的資料,開展火箭研究。1946年8月,他被任命為彈道式導彈總設計師。他不辭勞苦,深入一線協調指揮工作,1947~1953年取得了一連串成果,包括仿製和自行設計的近程、中程、遠程和戰術導彈的發射成功,地球物理火箭將小狗“萊伊卡”送入高空等等。
“聯盟”號飛船1957年8月3日洲際導彈試飛成功,接著於10月4日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航天時代的重要標誌。
1959年9月和10月,“月球2”、“月球3”號分別接觸月球和拍攝了月背照片。這年年底他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執行金星和火星探測計劃。這時科羅廖夫已疾病纏身,醫生要他長期休養,但他感到最缺乏的是時間,他決定拚死工作。除星球探測計劃外,他還改進和發展洲際導彈,將射程增加到12000千米—14000千米。
與此同時,他還實施載人飛行計劃。1961年4月12日,尤裏·加加林乘“東方1”號飛船首先進入太空;1963年第一個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進入太空。接著他又為載人空間站作準備,包括載人長期太空飛行、載多人飛行、多艘飛船的軌道會合和編隊飛行、太空行走和航天器的軌道對接技術等。可惜他未能看到“聯盟”飛船與“禮炮”號空間站對接,就與世長辭了。
航天理論的引路人——愛因斯坦
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份德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幾篇重要的數學方麵的論文。現在,這幾篇論文成了曆史上最重要的科學文件之一。這幾篇論文解釋了什麼是“狹義相對論”。10年後,愛因斯坦又將“狹義相對論”發展為“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用來解釋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包括時間、空間、質量、運動和引力等。
航天理論的指引者——愛因斯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其父開了一家製造電器的工廠,母親喜歡音樂和讀書。父母係猶太人,但他們不太遵守猶太族的教規。小時候的愛因斯坦是個文靜的孩子,喜歡獨處,直到很大了才學會講話,書讀得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