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科學家們發現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原始微生物的新的有力證據。該局在一份聲明中說,一支國際研究隊伍對一塊在南極發現的火星隕石進行了檢測,結果在石內發現了呈長鏈狀排列的磁晶體,這樣的排列形狀隻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才會形成。
聲明說:“我們發現的這種長鏈是微生物作用的產物。如果沒有有機體的作用,這種磁性長鏈立即就會因磁力崩塌。”鏈中的每個磁晶體都是一粒非常細小的磁鐵,而磁鐵是鐵的氧化物,就像鐵鏽一樣。
持反對觀點的人很多,美國首席生物學家佩斯謹慎地認為,在火星找到生命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在人類所處的太陽係,除了地球以外,還沒有哪個星球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但他補充,或許高達27500米的火星奧林匹斯山下的土壤,可以幫助地下水進行循環,這是火星生命可能存在的最好地方。
太空專家研究指出,火星地下冰凍水的水域麵積達到57441平方千米、水深281米,比容量4875立方千米的美國密執安湖兩倍還多。如果換算成麵積為4583平方千米、水深186米、湖水容量854立方千米的青海湖,則足以填滿超過114個青海湖。
根據初步估計,火星地下含冰層的深度隨緯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在火星南緯60度地區,表麵之下60厘米處就是含冰層。南緯75度地區的含冰層相對較淺,距離火星表麵僅30厘米。除南半球外,火星北半球也有類似的地下含冰層。以質量測算,火星含水層中冰凍水比例可能達到20%~35%。
在火星上發現了水,水又恰是生命誕生的泉源,於是火星生命的存在與否又成了一個空前的焦點話題。誠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負責人所說:“我們將沿著水的痕跡繼續在火星上尋找生命。”
有機生命能否在太空誕生
20世紀60年代,轟動天文學界的大事要首推星際分子的發現。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星際空間,除了它固有的一些天體物質外,再沒有別的物質了,它是一片真空。在以後的不斷探索中,天文學家才終於發現,在星際空間充滿了各種微小的星際塵埃、稀薄的星際氣體以及各種宇宙射線和粒子流。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星際分子多達50多種,其中既有無機分子,也有有機分子。
星際分子的發現,無疑為推測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物質,甚至可能是有高等智慧的生命物質,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我們知道,構成生命的基礎——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分子。它是一種有機分子,目前盡管在宇宙太空中還沒有直接觀測到它,但是,模擬實驗表明,在地麵實驗室裏用氫、水、氧、甲烷及甲醛等有機物可以合成氨基酸,而這些原材料在太空中大量存在。不難想象,隻要在太空中有適合的環境,有機生命的誕生是完全可能的。然而,這還僅僅是一種推測,真正的奧秘還需要通過更深入的探索研究,才能揭開。
SS443中的奇異現象
1978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奇異天體,叫做SS443。它在牛郎星附近,是銀河係的一員,離地球大約11萬光年。其實,這個天體在50年前就被人們發現過,當時人們隻把它當做普通的恒星,沒有引起重視。後來,它被編入由斯蒂芬森和桑杜列克兩人合編的星表。因為他倆的姓的頭一個字母都是S,這個天體在星表中排在第443號,所以稱為SS443。
SS443所以成為一個謎,是因為人們發現,在它的光譜中有許多發生了很大紅移和很大藍移的氫的譜線。一般講,引起譜線移動的原因是天體運動。紅移意味著天體離我們遠去,藍移顯示天體向我們飛來。SS443的光譜表明,天體中的一部分物質正以每秒3萬千米的速度向我們飛來,而另一部分物質卻以每秒5萬千米的速度離我們而去。同一個天體以兩種相反方向運動,這是普通恒星不可能有的現象。因此,SS443的出現,使科學家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