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哲倫”經過15個月的航行,於1990年8月10日點燃反向製動火箭,使其速度由每小時396萬千米減至279萬千米,進入圍繞金星的軌道。“麥哲倫”探測器運行中沿金星子午線繞一圈約需要189分鍾,掃描寬度為20~25千米;從北極區域到南緯60度計劃進行37分鍾的觀測,行程約15萬千米。8月16日“麥哲倫”發回第一批進行照片。
“麥哲倫”拍攝到金星上一個40千米×80千米大的熔岩平原,雷達的測繪圖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認出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活火山、地殼斷層、峽穀和岩石坑。金星火山數以千計,火山周圍常有因隕石撞擊而形成的沉積物,像白色花朵。“麥哲倫”發現金星上的塵土細微而輕盈,較易於被吹動,探測表明金星表麵確實是有風的,很可能像“季風”那樣,時刮時停,有時還會發生大風暴。金星表麵溫度高達280~540攝氏度。它沒有天然衛星,沒有水滴,其磁場強度也很小,大氣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一句話,它不適宜生命存活。它的表麵70%左右是極為古老的玄武岩平原,20%是低窪地,高原大約占了金星表麵的10%,金星上最高的山是麥克斯韋火山,高達12000米。在金星赤道附近麵積達25萬平方千米的平原上,有3個直徑為37~48千米的火山口。金星上環繞山極不規則,總共約有900個,而且痕跡都非常年輕。
“麥哲倫”拍攝了金星絕大部分地區的雷達圖像,它的許多圖像與前蘇聯“金星15”號和“金星16”號探測器所攝雷達照片經常可以重合拚接起來,使判讀專家得以相互印證,從而使得人們對金星有進一步的了解。“麥哲倫”號從1990年8月10日至1994年12月12日一直圍繞金星進行探測,最後在金星大氣中焚毀。1990年2月飛往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途徑金星,成功地拍攝金星的紫外,紅外波段的圖像,照片上顯示金星大氣頂部的硫酸雲霧透過紫外光非常突出。
雖說金星空間探測碩果累累,但仍然有許多待解之謎。譬如說,金星上確曾有過海嗎?金星上的溫室效應是在什麼時候、怎樣發生的?目前金星表麵是經過大規模的火山活動而重新形成的嗎?金星大氣的精確化學成分是什麼?等等。
“卡西尼”號對土星的探測
土星有一個美麗的光環,這使得它在太陽係中十分引人注目。土星的大氣成分複雜,赤道附近的風速超過500米/秒。土星有20多顆天然衛星,人們最感興趣的是土衛六,它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還有一個名字叫“泰坦”(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泰坦”的引人注意之處不僅因為它的個頭大,更重要的是它是太陽係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具有稠密氮氣大氣層的天體。科學家猜測,“泰坦”上有海洋,海洋中含有有機物質,和原始的地球十分相似。如果能探測到“泰坦”上存在合成大分子有機物,就可以推測地球生命的誕生過程。
人類探測土星的使命,交給了“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1997年10月15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卡西尼”號大型行星探測器,這是20世紀人類耗資最大的空間計劃之一。
由於土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有82~102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約合15億千米),所以,即使使用當時推力最大的火箭,也無法把質量為64噸的“卡西尼”號加速到直飛土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