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2”號飛出太陽係“旅行者1”號距離木星278000千米處越過木星時,信號傳輸到地球用37分鍾,發現木星衛星1上至少有6座火山正以時速1600千米噴發,木星衛星4上的環形山比木星衛星3多,還觀測了厚達30千米的木星環和大紅斑。1980年11月發回了土星環照片,11月11日靠近土衛6飛行,看到它上空籠罩有至少280千米厚的稠密不透光霧層,溫度約為零下181攝氏度,推翻了1944年所認為是甲烷的論點,而證實是氮氣。“旅行者2”號於1979年7月9日飛臨木星,迫近木星衛星2時發現它地勢平坦,無火山口,完全由一層薄冰覆蓋。發現木星衛星1有7座火山在爆發。1981年8月26日飛近土星,觀測了土星、土星環,發現6顆新土星衛星。到1982年底“旅行者2”號已拍回照片32000幅,後來1986年1月又飛過天王星,1989年8月飛近海王星。
行星探測器——“先驅者”號探測器
“先驅者”號探測器是美國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係列之一。1958年10月至1978年8月發射,共13個。用來探測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空間,金星、木星、土星等行星及其行星際空間。其中“先驅者10、11”號最引人注目。
“先驅者10”號木星之旅“先驅者10、11”號是一對同胞兄弟,相貌相似,體重約260千克,主體都是一個六棱柱,身高24米,最大直徑27米。它們個頭不算太大,卻背負著10多種科學儀器。“兄弟”倆是人類派往訪問外行星的第一批使者。“先驅者10”號於1972年3月2日先踏上征途,經過1年又9個月的長途跋涉,穿過危險的小行星帶,闖過木星周圍的強輻射區,於1973年12月3日與木星相會合。它在距木星13萬千米處為這顆行星拍攝了第一張照片,並進行10多項試驗和測量,向地球發回第一批木星資料,為揭開木星的奧秘立下頭功。在木星巨大引力加速下,直向太陽係“邊疆”遁去,於1989年5月24日飛越冥王星軌道,帶著給“外星人”禮品——“地球名片”,向銀河係漫遊而去。
“先驅者11”號於1973年4月6日啟程。它以探測土星為主要重任,因此,於1974年12月5日抵達木星附近時,進行禮節性訪問後,便直奔龐大的土星家族,1979年8月16日到達,9月7日告別。在22天訪問中,測定了土星軌道和總質量;測量了土星的大氣、溫度、磁場、光環,並對10顆衛星作近距離觀測。握別土星後,便從天王星近旁掠過,與“先驅者10”號同於1989年飛離太陽係。
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標誌——人造地球衛星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探索太空的能力和手段越來越多,其中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發射,為人類探索太空開創了新紀元。
人造衛星的概念始於1870年。人造地球衛星是指發射到繞地球軌道上作短期或長期運行的人造航天器。其運動服從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其軌道一般是以地心為焦點的橢圓,特殊情況下是以地心為中心的圓。它離地麵的高度根據用度而定,從幾百千米到幾萬千米不等,一般不低於200千米。
1957年10月4日,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首先闖入浩瀚的太空,人類從此進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時代。
第一顆人造衛星由鍍鉻合金製成,重836千克,外表呈圓球形,直徑58厘米,軌道遠地點為98696千米,近地點為23009千米,每96分鍾繞地球一周。衛星載有兩部無線電發報機,通過安置在衛星表麵的4個天線,發報機不美國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斷地把最簡單的信號發射到地麵。世界各地許多無線電愛好者當時都接收到了這一來自外空的信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近地軌道上運行了92個晝夜,繞地球飛行1400圈,總航程6000萬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