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聊天說地:在BBS上大都開辟了兩人對談和多人聊天的功能。你在這裏可以結識五湖四海的朋友。無論是遠隔千山萬水,還是近在咫尺,在BBS上都會有“天涯若比鄰”的感覺。

(3)坦誠相對:由於在BBS站點上,大家都有用自己注冊的用戶名登錄的,而且彼此又不見麵,所以你平常與人麵對麵時不便發表的言論,盡可在這裏表達。但是一定要避免違法的和敏感的言論,這在大多數站點是不受歡迎的。

Usenet

朱玲是清華大學92級三年級的學生。1994年12月突然感到腹部持續疼痛,雙下肢乏力、疼痛,還伴有肌肉萎縮,於是就診於北京同仁醫院。當時,中醫以“通氣活血”,西醫以脂肪乳、氨基酸對症治療,隨後症狀好轉出院。這是第一次中毒。

1995年3月初,寒假後的朱玲上學沒幾天,上述症狀又突然加劇,並出現眩暈、心悸和視力下降,遂於3月15日住進北京協和醫院。3月19日,朱玲出現麵肌癱瘓、聲音不清、飲水嗆嗑、呼吸緩慢。協和醫院的醫務人員隨即切開氣管進行機械通氣,然而朱玲終因病情嚴重漸漸進入昏迷狀態。這是第二次中毒。

朱玲中毒昏迷,北京青年報、中國婦女報、中國青年報和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介相繼做了報道。對朱玲中毒的原因提出疑問,究竟是什麼東西導致風華正茂、品學兼優的女大學生中毒昏迷、生命垂危呢?

對於朱玲的救護,協和醫院是盡了最大的努力的,可以說所有的好藥都用上了,光輸血就達15000毫升,相當於正常人血量的7倍。清華大學也給予財力上的支持,僅醫療費就花掉了40餘萬。朱玲的老師、同學、朋友在朱玲危難的時刻,還自發組織起來送錢送物,到處尋訪名醫良藥。

為了查找導致朱玲中毒的真正“元凶”,社會各界都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朱玲高中時的同學、北京大學力學係92級同學貝誌誠和幾個同學一起將報刊上發表的關於朱玲的新聞報道翻譯成英文,通過Internet向世界發出,請求全球醫學專家遠程會診。信僅發出3個小時,就收到了回信,隨後又陸續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回信1500多封。經過用計算機分類,發現其中30%的回信認為是“鉈”中毒。

究竟是不是鉈中毒?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問題,4月28日,在協和醫院的協助下,朱玲的醫生們找到了朝陽醫院職業病研究所從事鉈中毒課題研究的陳震陽教授。陳教授聽完了朱玲醫生的陳述,當即加班為朱玲做完化驗。證實的確是鉈中毒,以至於陳教授看完設備上的指針打到了盡頭,驚呼道:“是致死量的!”

鉈是81號重金屬元素,屬高毒性物質。鉈中毒可以引起惡心、顫抖、劇痛、體弱、昏迷以至死亡。由於國家對鉈的使用控製得很嚴,因此鉈中毒的病例極為罕見,以至於一些老專家都承認:“非常奇怪,從醫50年從未見過這種病……。”

經過對症下藥,朱玲的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製,她說,世界上還是好人多……

這是刊登在1995年8月《北京青年報》的一段報道,其他的新聞媒體也做了宣傳,這些報道使互聯網Internet在普通的中國人中廣為流傳。上麵的消息就是通過Internet的Usenet功能向外發布的。那麼,什麼是Usenet呢?

什麼是Usenet

Usenet被稱為網絡新聞服務,它是Internet所提供的一種基本功能,上述報道就是一個Usenet的應用實例。但實際上,Usenet不僅隻存在於Internet當中,早在Internet流行之前,Usenet就已經出現。它和早期的BBS一樣,通過撥號線路就可以進行連接。由於Internet的線路能在Usenet服務器之間提供足夠的通訊能力,而且,Internet的用戶發現,Usenet非常適合於他們互通信息、共同討論問題的需要,專題論壇才得以在Internet上迅速發展,成為用戶從Internet上獲取資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Usenet實際上是Internet用戶發表信息和看法的一個園地,當你對某件事情有想法,想說給別人聽聽時,當你對某個科研項目有特殊的興趣時,或者想從Internet上找到某個專門技術的討論消息時,都可以使用Usenet。每個用戶可以向這裏發表信息,也可以閱讀別人發布的消息。之所以稱為news,因為這些文章都是一些人們共同關心和討論的熱門話題。

同WWW、E-mail一樣,Usenet也采用客戶機-服務器結構,在Internet上分布著許多的Usenet服務器,通常稱為新聞服務器。要使用Usenet的時候,首先要連接到一個或多個新聞服務器,從而成為這些服務器的用戶。新聞服務器上一方麵收集用戶發表的消息,把收集到的新消息向其他新聞服務器發送;同時,也從世界各地的新聞服務器接收專題論壇成員所發表的消息,把它集中在一起,供用戶查閱。由於專題小組非常多,如果某個服務器接收並儲存所有專題小組的內容,所需要的存儲空間非常大。有些服務器為了節省空間,隻接收部分專題小組的消息。在這種情況下,連接這個新聞服務器的用戶就有可能無法參加某些專題小組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