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山國家公園
庫克山國家公園位於新西蘭南島中西部,是一個狹長的公園,公園長達64千米,最窄處隻有20千米,占地700平方千米。它南起阿瑟隘口,西接邁因嶺,正處於南阿爾卑斯山景色最壯觀秀麗的中段。公園內1/3的地區終年積雪,雪峰此起彼伏,有3000米以上的高峰15座,其中庫克山雄踞中間,海拔3764米,是新西蘭最高峰,有“新西蘭屋脊”之稱。
夕陽下的庫克山
庫克山在新西蘭很有名,是全國最高峰,也是大洋洲第二高峰,不僅因為它山高,而且因為它那特殊的地質曆史。據考古學家研究,庫克山在15億年前仍沉在海底,1億年前地殼開始起了造山活動,經過漫長歲月不斷重複著隆起和侵蝕的交替作用,再加上冰河的侵蝕,造成了今日的景觀和地形,成為一個嶄新的地帶。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它的植被垂直帶的變化。庫克山海拔900米以下是山地森林帶,這裏森林茂密,多野兔、羚羊,是爬山狩獵的理想場所;900~1300米為亞高山帶,這裏有森林、草地、灌木地以及裸露的岩石;1300~1850米為亞高山草地;1850~2150米是亞高山森林帶,這裏岩石裸露;在海拔2150米以上屬於高山地帶,這裏寸草不生,隻見玄黑色的岩石交錯於冰雪之間,山間多冰川、瀑布。
關於庫克山的形成,當地土著毛利人還有一個神話故事流傳著。據說天父和地母的孩子,在造訪人間時,變成了石頭,這些石頭就是後來的庫克山以及南阿爾卑斯山脈中一些突起的山峰。但以地質學的觀點來,新西蘭南島崎嶇的分水嶺其實是太平洋和印度、大洋洲陸塊在地殼不斷地撞擊侵蝕後而形成的。這種持續的碰撞,形成了庫克山國家公園的景觀。為紀念英國航海家庫克,1851年改為現名。在這片士地上,包括了新西蘭境內27座3000米以上高山中的22座,以及140座超過2000米高度的山峰。此地的天氣和它的景致一樣令人難以忘懷。塔斯曼冰川本是風和日麗,晴空萬裏的好天氣,但是瞬息間它可能就狂風大作。低地年降雨量約為4200毫米,但在高山地區,由於冰雪的影響,年降水量可達5000毫米。
庫克山國家公園裏麵聚集著雪山、冰川、河流、湖泊、山林,以及動物和高原植被等,這裏給人們的驚奇是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屹立在群峰之巔的庫克山頂峰終年被冰雪覆蓋,而群山的穀地裏,則隱藏著許多條冰川。其中,塔斯曼冰川長約29千米,寬2千米,深600米。在冰川內部,由於它的移動,帶著山體的碎石下滑,加上陽光的照射,使冰川表麵形成了無數的裂縫和冰塔,造型千姿百態,耀眼奪目。庫克山側麵黝黑,峰巒重疊,高坡上是斑斑積雪。
在庫克山東側不遠的地方,有兩個寧靜而美麗的湖泊,一個叫做普卡基湖,另一個叫做泰卡普湖。兩個湖的背景都是庫克山以及周圍的群峰,湖水源於冰川,水色碧藍中含帶著乳白,晶瑩如玉,平潔如鏡。在普卡基湖邊,坐落著一個小小的教堂,還有一隻牧羊犬的雕塑,他們都靜靜地守候在湖畔,記載著這裏的故事。藍天、白雲、雪山、碧湖、綠色相間的原野和山林,五彩繽紛的花朵,沒有人煙,隻有大自然的風聲掠過人們的耳際。
知識點造山運動
造山運動是指地殼局部受力、岩石急劇變形而大規模隆起形成山脈的運動,僅影響地殼局部的狹長地帶。其速度快、幅度大、範圍廣,常引起地勢高低的巨大變化;同時,隨著岩層的強烈變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複雜的褶皺和斷裂構造。褶皺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是造山運動的主要標誌。目前觀測到的最後一次造山運動是燕山運動,其結束的時間是白堊紀末期,距今已有1億年。
卡卡杜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