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壯麗深邃的峽穀(2)(1 / 2)

這些裂穀帶的湖泊,水色湛藍,遼闊浩蕩,千變萬化,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湖區水量豐富,湖濱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裏棲息。坦桑尼亞、肯尼亞等國政府,已將這些地方辟為野生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比如,位於肯尼亞峽穀省省會納庫魯近郊的納庫魯湖,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湖泊,共有鳥類400多種,是肯尼亞重點保護的國家公園。在眾多的鳥類之中,有一種名叫弗拉明哥(火烈鳥)的鳥,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鳥,一般情況下,有5萬多隻火烈鳥聚集在湖區,最多時可達到15萬多隻。當成千上萬隻鳥兒在湖麵上飛翔或者在湖畔棲息時,遠遠望去,一片紅霞,十分好看。

有許多人在沒有見東非大裂穀之前,憑他們的想象認為,那裏一定是一條狹長、黑暗、陰森、恐怖的斷澗深,其間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無人煙。其實,當你來到裂穀之處,展現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遠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著連綿的群峰,山坡上長滿了盛開著的紫紅色、淡黃色花朵的仙人掌、仙人球;近處,草原廣袤,翠綠的灌木叢散落其間,野草青青,花香陣陣,草原深處的幾處湖水波光閃閃,山水之間,白雲飄蕩。裂穀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蕩蕩,牧草豐美,林木蔥蘢,生機盎然。

知識點斷裂作用

地殼無時不在運動,但一般而言地殼運動速度緩慢,不易為人感覺。由於地殼運動,使岩石原有的空間位置和形態發生改變。岩層由水產變為傾斜或彎曲,連續的岩層被斷開或錯動,完整的岩體被破碎等,這種原生的形態和位置的改變,稱為構造變形,變形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最常見的地質構造為褶皺和斷層。

岩石在受力作用後,當應力超過岩石的強度極限時,岩石就要發生破裂,沿破裂麵兩側岩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斷層的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達上千千米,向下可切穿地殼,常由計多斷層組成,稱為斷裂帶。小者位移僅幾厘米。被錯開的兩部分岩石沿之滑動的破裂麵叫做斷層麵,斷層麵可成水平的、傾斜的或直立的,以傾斜的最多。

布萊斯峽穀

布萊斯峽穀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南部,與錫安山國家公園同屬科羅拉多高原的一部分,但兩者所呈現的景色卻是截然不同。錫安山地區是雄偉壯麗的高山峽穀,而布萊斯卻是夢幻的七彩峽穀。1875年,蘇格蘭裔的布萊斯在穀口開墾農場,後來附近居民就把這個峽穀冠上了他的姓。於是這裏就成了“布萊斯峽穀”。

那麼,布萊斯峽穀是如何形成的呢?在6000多萬年前,現在的布萊斯峽穀地區為溫暖的內陸海,沉積物逐漸堆積在海床;後來水消失了,原本的海床變成陸地,再經過長久的侵蝕風化,就形成各式造型詭異的岩石柱、岩石錐。

雖然在美國其他地區也有這樣的地形,但隻有這裏數量最多、範圍最廣又最密集。當地的印第安人將此稱之為“不祥之地”,印第安語意為被變成石頭的狼群。根據古老的傳說,遠古時期這裏居住著一群可幻化為人形的邪惡動物,最後被土狼所製服,變成了一個個石柱,造就成如今布萊斯峽穀裏怪石嶙峋的特殊奇景。由於峽穀的沉積岩層含有大量的金屬元素,豐富的含鐵質岩層經過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氧化作用後呈現程度不一的紅色調;含錳的岩層則呈現深淺不同的紫色調,再配合上一整天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岩石色彩隨時變幻,特別在黎明及夕陽時分,更是呈現出瑰麗奪目的奇幻景致。

布萊斯峽穀風光1928年,布拉斯峽穀被辟為國家公園。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有14條深達300米的山穀。穀中形象詭異的岩石有的如長矛、寺廟、魚鱉、野獸,有的像教堂尖塔,有的像城堡雉堞。有一組形體挺秀的怪石被起名為“維多利亞女王召開禦前會議”,列成弧形的尊尊岩石似王公大臣、貴婦淑女環侍左右。其中紅岩石塔更為猶他州所有岩景之冠。登高遠望,但見道道帷幕、層層城堡、行行劍戟、重重石林,蒼茫粗獷,神奇天成。公園裏還倒立著大大小小的錘形岩石,看上去頭重腳輕,卻巍然屹立,令人叫絕。在這些鮮紅如血的懸崖峭壁間,往往還會發現恐龍和爬蟲時代的其他化石。矮樹林、白楊、楓樹、樺木等點綴在山岩之間。在陰森的峽穀中,也會看到道格拉斯雲杉,一枝獨秀,衝出石壁,沐浴在陽光之中,把這裏襯托得更加綺麗。該公園保留了獨特的地貌特征,反映了北美大陸形成時期的地理運動情況。

死穀

死穀是一條貫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的深沙漠槽溝,是北美洲最低、最幹燥、最炎熱的地區,長225千米,寬8~24千米。阿馬戈薩河從南部流入,包括巴德瓦特小池,這裏最低處低於海平麵86米。以前死穀是拓荒移民的一大障礙,因而得名“死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