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壯麗深邃的峽穀(1)(3 / 3)

虎跳峽上虎跳,是整個峽穀中最窄的一段。沿峽穀而行,越接近上虎跳峽穀越窄,江水的轟鳴聲也越大。江麵從100多米寬一下子收縮到30餘米,順暢的江麵頓時變得擁擠不堪,江水衝擊在江心如犬牙般參差的礁石上,卷起數米高的巨浪。江心中有一個13米高的巨石——虎跳石,如砥柱般直臥中流,把激流劈為兩股。江水猛烈衝擊巨石,激起排空浪花。雨季時,江水渾濁如黃河水,水量巨大,虎跳石就會被完全淹沒於波濤洶湧之中。

從上虎跳至中虎跳,江水落差近100米,暗礁密布,石亂水急,江水狂奔怒放,猶如一條狂暴翻騰的怒龍。從哈巴雪山的山坡上瀉下彙集的雨水,形成一道道攜泥裹沙的小瀑布,一直彙入金沙江。中虎跳在雨季時有塌方的危險。巨石堆堆橫亙,有的地段甚至塌下了半個山頭。山坡上常有碎石滾落,並帶起騰騰煙塵,直墜江中。

中虎跳最有特點的景致是滿天星和一線天。江水在這段峽中下跌了近百米,險灘上亂礁散布,激流在礁石間反複跳躍,如星石隕落江中,當地人稱之為滿天星。穿行於峽穀腹地,兩側雪山都是最高的主峰段,在這裏回望兩頭峽口,可見高峰深穀隨江流彎曲把藍天切成一線,令人有一種走至天邊的感覺,這就是一線天。中虎跳之壯觀比上虎跳有過之而無不及,江水滾滾而至,濁浪滔天,水花翻飛,霧氣空,氣勢如金戈鐵馬,急瀉如萬獸狂奔。

下虎跳地勢寬闊,近可看峽,遠可觀山。駐足於此,回眺玉龍、哈巴,隻見峰巔皚皚白雪,堆銀砌玉。下虎跳以“江水撲崖,倒流急轉”為特色,有倒角灘、下虎跳石、上下簸箕等大灘。其中倒角灘長約25千米,落差35米,大小跌水20餘處,峽穀多呈“之”字形急轉彎,使江水直撲岸壁,掀起驚濤駭浪,倒流回來又急轉直下,如脫韁野馬狂哮遠去。

下虎跳不遠的崎嶇山路上有一片平直、光滑的方形石板,這便是虎跳峽有名的險路“滑石板”。該石板寬約300餘米,呈85度角從峽底伸到哈巴山腰,石麵平整光滑,寸草不生。行人稍一失足,即會滑到江心。過去人們視此路為鬼門關。

東非大裂穀

東非大裂穀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度洋,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麵上有一條碩大無朋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頓時讓人產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穀”,亦稱“東非大峽穀”。

由於這條大裂穀在地理上已經實際超過東非的範圍,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區,因此也有人將其稱為“非洲——阿拉伯裂穀係統”。

那麼,這條“傷痕”是怎樣形成的呢?在1000多萬年前,地殼的斷裂作用形成了這一巨大的陷落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這裏是陸塊分離的地方,即非洲東部正好處於地幔物質上升流動強烈的地帶。在上升流作用下,東非地殼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兩側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殼脆弱部分張裂、斷陷而成為裂穀帶。張裂的平均速度為每年2~4厘米,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裂穀帶仍在不斷地向兩側擴展著。有關地理學家甚至預言,未來非洲大陸將沿裂穀斷裂成兩個大陸板塊。

東非大裂穀底部是一片開闊的原野,20多個狹長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瑩的藍寶石,散落在穀地。中部的納瓦沙湖和納庫魯湖是鳥類等動物的棲息之地,也是重要的遊覽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的納瓦沙湖湖麵海拔1900米,是裂穀內最高的湖。

東非大裂穀還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裏,大大小小20多個,例如阿貝湖、沙拉湖、圖爾卡納湖、馬加迪湖、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屬陸地局部坳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較淺。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等。這些湖泊呈長條狀展開,順裂穀帶串成串珠狀,成為東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東非大裂穀穀底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