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闊的海洋之中散布著一些綺麗多姿的海島,它們就如漂浮在海麵上的鮮花一樣,與海浪和潮聲相伴,展示著海洋與大地相接之處的自然之美!海島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大陸邊緣被海洋阻斷而形成的,有些是火山爆發而形成的火山島,有些則是珊瑚蟲經過億萬年的沉寂而形成的珊瑚島……形成的原因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島所展現的美也不同。南國靠近大陸的海島風光旖旎,遠離大陸、位於大洋之中的海島寂靜,北國的海島則處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不管海島處在何處,風光如何,它們都不寂寞,都有無數生命在那裏靜靜地欣賞它們展現的大自然之美!
下龍灣
越南下龍灣位於河內東部,占地1553平方千米,以景色瑰麗、秀美而著稱。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下龍灣內,堪稱奇觀。“下龍”這個名字照字麵意思來講,是指蜿蜒入海的龍。傳說這裏的人們曾飽受侵略之苦,龍神們為了拯救他們,曾在天空現形,那些島嶼就是龍用來打擊侵略者,從口中吐出的寶石化成的。下龍灣分為3個小灣,在碧波萬頃的海麵上,尖峰聳峙,形狀奇突。
據科學工作者考證,下龍灣是原歐亞大陸的一部分下沉海中形成的自然奇觀。下龍灣以景色瑰麗、秀美而著稱。近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地分布在1553平方千米的海灣內。有的一山獨立、一柱擎天;有的兩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巒重疊、崢嶸奇特,堪稱奇觀。由於下龍灣中的小島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峰,且造型各異,景色優美,與桂林山水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其景色酷似廣西的桂林山水,所以世人又稱之為“海上桂林”。
下龍灣綺麗多姿的海島下龍灣共有多少個島?多少座山?至今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據說共有2000多座,僅人們根據不同形狀、特征命名的山和島就有1000多座。像一根粗大的筷子直插海裏的,是筷子山;像一個大鼎遊在海麵的,是香鼎山。鬥雞山則是兩山對峙,像一對傲鬥的雄雞。馬鞍島則像一匹灰色的駿馬,踏著海浪奔騰向前。艇在水上走,人在畫中行,水繞山環。有時,蒼翠的群山擁著一汪凝碧的綠水,讓人仿佛置身於幽靜的高峽平湖之中。粼粼波光中倒映著座座青山,山情水趣,織出了無窮無盡的詩情畫意,把人們引進又一個新的奇妙的境地。
從拜寨碼頭乘船南行8000米,有一個島像一匹駿馬,史書上稱為萬景島。島上最高峰海拔189米。半山腰有個洞叫木頭洞。漲潮的時候可以登上島,沿著90級石階到達洞口。洞分三洞,外洞可以容納三四千人。第二洞石筍叢生,形成各種人物、鳥獸造型。在第三洞裏,還有四個圓圓的石井,終年積滿清冽的淡水。在下龍灣,萬景島以西3000米,有個巡洲島。這是下龍灣惟一的土島。
中門洞是下龍灣一個著名的山洞,也分為形狀、規模各不相同的三個洞。外洞像一間高大寬敞的大廳,可以容納數千人。洞底平坦,洞口與海麵相接。漲潮時,小遊艇可以一直開進洞口。從外洞通向中洞的拱形洞口,隻能容一人通過。旁邊立著一塊灰白色的大石頭,像一頭大象守衛著洞門。中洞長8米、寬5米、高4米,洞裏像是一個精美的藝術館。透過拱形洞口射進來的暗淡光線,照得一座座鍾乳石閃現出綺麗的光彩。再通過一個螺口形的洞口,就進入長方形的內洞。這裏長約60米,寬約20米。四周鍾乳石錯落有致,又自然地形成許多小洞及生動的造型。
中門洞如此多彩的景色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龍灣原是一片喀斯特峰林平原。下龍灣喀斯特地貌主要發育在37億~39億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灰岩中。在高溫多雨的氣候環境下,水對石灰岩產生強烈溶蝕作用,逐漸發育成山坡陡峻的喀斯特小山。在滲入石灰岩的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各種規模的地下河係統。地下水位的下降或地殼的上升使原來充滿地下水的地下洞河,逐漸變成了幹洞。特別是從非石灰岩地區流來的地表水,對石灰岩進行強烈的溶蝕作用,不斷使石山坡後退並使一些低矮石山逐漸被蝕平,而那些較大的石山屹立在平原之上,沒有被破壞的洞穴依舊保存在小山中。約在3000~5000年前全球性海麵上升,使這片峰林平原逐漸被海水淹沒,變成了今天下龍灣的樣子。
知識點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峰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1954年中國陳述彭首先將華南的喀斯特地形定名為峰林,即廣義的喀斯特峰林。1957年中國曾昭璿將其中的聯座峰林命名為峰叢,相當於國外一些學者稱為的錐狀喀斯特。那些基座不相連的石峰在國外稱為塔狀喀斯特,即為狹義的喀斯特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