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山頂上,有著不少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還有18條溪水,瀉於19峰之間,滋潤著山麓壩子裏的土地,也點綴了蒼山的風光。蒼山還是一個花團錦簇的世界。不僅有幾十種杜鵑,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繡球似的馬纓花等。
點蒼山
蒼山自然景觀優美,風景名勝薈萃。如聞名遐邇的蝴蝶泉、奇險兼有的鳳眼洞和龍眼洞、曆史悠久的將軍洞,以及南詔德化碑感通寺、中和寺等文物古跡。山頂有綺麗的花甸壩子、洗馬潭、黃龍潭、古代冰川遺跡等自然景觀。古人將蒼山多種自然景觀概括為蒼山八景,即曉色畫屏、蒼山春雪、雲橫玉帶、鳳眼生輝、碧水疊潭、玉局浮雲、溪瀑丸石、金霞夕照。
洱海形成於距今12萬多年前的大理冰期。當時,在大理附近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地殼斷裂為一個大的內陸盆地,而後聚水成湖。洱海地區因受沿橫斷山脈北上孟加拉灣海洋風的侵襲,下關、大理一帶經常刮風,所以湖麵多浪。一遇大風,湖麵波濤洶湧,呈現出“海”的幻覺。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洱海水麵海拔1900米左右,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鎮,形如一彎新月,南北長415千米,東西寬3~9千米,周長116千米,麵積251平方千米。洱海屬瀾滄江水係,北有彌苴河和彌茨河注入,東南彙波羅江,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水源豐富,彙水麵積達2565平方千米,平均容水量為282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處達205米。湖水從西洱河流出,與漾江彙合注入瀾滄江。
洱海西麵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麵有玉案山環繞襯托,空間環境極為優美,“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素有“銀蒼玉洱”、“高原明珠”之稱。自古及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韻士寫下了對其讚美不絕的詩文。南詔清平官楊奇鯤在其被收入《全唐詩》的一首詩作中描寫它“風裏浪花吹又白,雨中嵐影洗還清”;元代郭鬆年《大理行記》又稱它“浩蕩汪洋,煙波無際”。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洱海氣候溫和濕潤,風光綺麗,景色宜人。巡遊洱海,島嶼、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風采,令人賞心悅目。古人將其概括為“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三島為金梭島,玉幾島、赤文島;四洲為青莎鼻洲、大鸛淜洲、鴛鴦洲、馬濂洲;五湖為太湖、蓮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為蓮花曲、大鸛曲、蟠磯曲、鳳翼曲、羅蒔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鶴翥曲。隨著四時朝暮的變化,各種景觀呈現出萬千氣象。
蒼山下的洱海
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動植物、南北動植物過渡帶自然景觀、冰川遺跡。區內具有明顯的七大植物垂直帶譜,保存著從南亞熱帶到高山冰漠帶的各種植被類型,是世界高山植物區係最富有的地區。本區已鑒定的高等植物有284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6種,同時還是數百種植物模式標本的產地。蒼山花卉,品種繁多。雲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鵑花、玉蘭花、報春花、百合花、龍膽花、蘭花、綠絨蒿,在蒼山都能尋找得到蹤跡。其中,僅杜鵑花品種就有41種,從山腳直到海拔4100米的積雪地帶,層層疊疊,成片成簇。蒼山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這裏氣候適宜,植被茂密,至今還生活著鹿、麂、岩羊、野牛、山驢、野豬、狐、雉雞以及少數的珍稀動物如麋鹿(四不像)等。
知識點植物垂直帶譜
植物垂直帶譜是生物垂直分布最典型的代表。在山嶽,隨著高度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所以從山麓到山頂,低溫或高溫便成為分布的限製因素而出現若幹個生物分布界線。這種垂直分布帶,與由溫度因素而出現的南北方向的水平分布帶一樣,表現為由低地到高地方向的分布。
完整的植物垂直帶譜為常綠闊葉林(海拔<1500米)—常綠闊葉林和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海拔1500~2400米)—常綠針葉林(海拔2400~2800米)—常綠針葉、落葉針葉混交林(海拔2800~3500米)—亞高山灌叢草甸(海拔3300~3800米)—高山草甸(海拔3800~4500米)—高山寒漠土(海拔4000~5000米)。
三江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