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聳入雲的山峰(5)(1 / 3)

奧爾德薩峽穀在比利牛斯山阿拉紮斯河穀處。山毛櫸、落葉鬆和高聳的針葉樹懸生在阿拉紮斯河兩岸。湍急的河水流經連串的階梯瀑布後,穿過奧爾德薩峽穀。在風景如畫的河穀中,一列石灰岩峭壁巍然矗立,高約600米,上麵布滿槽溝,氣勢雄偉。阿拉紮斯河流的上遊是處處礫石的牧場,山間生長著高山薄雪草、龍膽和銀蓮。

奧爾德薩峽穀是比利牛斯山羊的最後棲息地。岩架上可以見到敏捷的臆羚,有時還會見到稀有的黑山羊。雄黑山羊向後彎曲的羊角有1米長。這種山羊已瀕臨絕種。此外土撥鼠、狐狸、水獺、野豬和棕熊也生活在奧爾德薩峽穀。像麻雀般大小的攀壁鳥攀石本領高強,在陡峭的山穀岩壁上獵取昆蟲。這種鳥渾身灰褐色,在岩壁上不易被發現。但當它們振翅攀爬時,翅上鮮紅的羽毛往往將它們暴露出來。

知識點海洋性氣候

海洋性氣候是指由於海洋巨大水體作用所形成的氣候,包括海洋麵或島嶼以及盛行氣流來自海洋的大陸近海部分的氣候。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氣候終年潮濕,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陸性氣候多,而且季節分配比較均勻。降水量比較穩定,年與年之間變化不大。四季濕度都很大,多雲霧,天氣陰沉,難得晴天,少見陽光。

與大陸性氣候相比,不僅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小,而且極值溫度出現的時間也比大陸性氣候地區遲,最暖月出現在8月,甚至延至9月;最冷月為2月,在高緯度地區推遲到3月。人們通常把西北歐沿海地區作為大陸上海洋性氣候的典型。

魯文佐裏山

魯文佐裏山是烏幹達和剛果(金)兩國邊界上的山脈,南北長約130千米,最大寬度50千米,位於愛德華湖和艾伯特湖之間。魯文佐裏山脈位於赤道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幻妙的奇景被濃霧所遮蓋。

魯文佐裏山脈能夠顯露出奇異的光芒,並不完全靠雪,岩石本身也發光,因為覆蓋著花崗岩的雲母片岩會發光,這是由地殼運動產生出的熾熱和高壓形成的。在地質學上,魯文佐裏山脈是由一塊巨大的陸地向上隆起,然後劇烈傾斜而形成的,前後曆時不到1000萬年。就時間而論,其形成期並不長。因為它比較年輕,所以仍然十分嶙峋。六座高山直插蒼穹,都有冰川緩緩流入山穀。大山之間隔有隘口和深河穀,河穀上遊有冰川和小湖,東側雪線海拔4511米,西側4846米。與多數非洲雪峰不同,它不是由火山形成的,而是一個巨大的地壘,最高點是斯坦利山的瑪格麗塔峰,海拔5119米。

魯文佐裏山脈是非洲大陸很少幾處有永久冰雪覆蓋的山脈之一。氣候隨山體高度和朝向而變化,南坡高約2500米,較為潮濕,是降水最多的地區。每天的溫度明顯地變動於15℃~21℃之間。山頂常年籠罩在薄霧中。

魯文佐裏山

山脈的最高點是瑪格麗塔峰。沿山上行,生態環境的變化幅度很大,山腳下覆蓋著茂密的草地。草地延伸的高度約為1200~1500米間,在那裏草地讓位於高大的森林。這裏的優勢樹種是雪鬆、樟樹和羅漢鬆,它們生長的高度可達49米。雨林占優勢的高度可上抵2400米,雨林在那裏消失在竹林中。竹林生長得很密集,以致野獸和陽光都穿不透它。竹子可長至15米高。3000多米以上是亞高山沼澤地帶,占優勢的是苔草和粗劣的生草草地,以及由刺柏和羅漢鬆組成的疏林。扭曲多節的樹枝張燈結彩般地裝飾著苔蘚、歐龍牙草、蕨類以及長長的彩帶般的地衣,它們均在終年潮濕的大氣中茁壯成長。這種戲劇性的虛幻效果,為它贏得“月亮山”的美名。

再往高處,4270米以上,是由湖泊、冰鬥湖、冰瀑和獨特的植物群組成的高山帶。長得低矮的草本植物通常在這裏占很大比重。常見的樹種有千裏光、半邊蓮和金絲桃,它們均可長至9米高,而且有厚層軟木般的樹皮。這裏地表覆蓋著厚厚的枯枝落葉層。在每枝樹枝的末端有由寬大的肉質葉片組成的蓮座葉叢,葉麵覆有細粉狀的銀毛。這些蓮座葉叢圍繞著敏感的生長點,當晚上氣溫驟降時,葉片包封住它以免受寒害。

山地大猩猩在魯文佐裏山脈不僅僅植物區係具有獨特性,眾多的山坡也維持著一個複雜多樣的動物區係。魯文佐裏山脈有不少於37種的地方性鳥類和14種蝴蝶。鳥類包括奇異的紅頭鸚鵡和藍冠蕉鵑。在森林中常能見到它們像一道彩色的閃光一樣飛馳而過。鳥類的天敵很多,如黑雕、隼鷹,但隼鷹還能捕食森林中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