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通常所說的狹義的水資源不包括海水,因為海水是鹹的,一般不能被人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直接使用,要將海水除鹽淡化,就目前而言成本昂貴,尚不能大量進行。但是海洋——這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恩賜,對於人類的意義,就如同陽光對於人類一樣重要。所以,廣義的水資源是包括海洋的。
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上,大部分是藍色相連的海洋。在地球表麵5.1億平方千米的總麵積中,海洋的麵積就占去3.6億平方千米,約為地球總表麵積的71%。地球上的總水量約為13.9億立方千米,海洋水就占13.4億立方千米,約為地球總水量的96.5%。地球上陸地的平均海拔(從平均海平麵算起的高度)約為875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卻有3700米之多。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考察船在太平洋西部靠近菲律賓的馬裏亞納海溝,測得海洋的最大深度值為11034米。設想把地球之巔——青藏高原上最雄偉、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搬進此海溝,它的山頂離海麵還差2000多米。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關係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麵積,約占海洋麵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係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
地球上共劃分為4個大洋,它們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麵積為1.80億平方千米,約為四大洋麵積總和的1/2,是最大的洋,它也是水體平均最深、水溫平均最高的大洋;大西洋麵積約0.93億平方千米,是第二大洋;印度洋是第三大洋,麵積約0.75億平方千米;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麵積最小的一個,隻有0.13億平方千米,它也是水體最淺、水溫最低的洋。現分別簡略介紹一下。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大陸之間,南北長約1.59萬千米,東西最寬處1.99萬千米。西南以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至南極大陸的經線(東經146°51′)與印度洋分界,東南以通過拉丁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經線與大西洋分界,北部經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接,東經巴拿馬運河和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與大西洋溝通,西經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通往印度洋。太平洋的麵積約1.8億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麵總麵積的35.2%,比陸地總麵積還大,占世界海洋總麵積的1/2,水體體積為7.2億平方千米,平均深度超過4000米,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深達11034平方米。太平洋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大洋,海島麵積有44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島嶼總麵積的45%。橫亙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馬來群島,東西延展約4500千米;縱列於亞洲大陸東部邊緣海與太平洋之間的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台灣島和菲律賓群島,南北伸展約9500千米,把太平洋西部的淺水區分割成十數個邊緣海。太平洋底總計有韶條大海溝,呈圓環形分布在四周淺海和深水洋盆的交界處,是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域。太平洋海域的活火山多達360多座,占世界活火山總數的85%;地震次數占全球地震總數的80%。太平洋是世界上珊瑚礁最多、分布最廣的海洋,在北緯30°到南回歸線之間的淺海海域隨處可見。
太平洋的氣溫隨緯度增高而遞減,南、北太平洋最冷月的氣溫,從回歸線到極地為20℃~16℃,中太平洋常年保持在25℃左右。西太平洋多台風,以發源於菲律賓以東、加羅林群島附近洋麵上的最為劇烈。每年台風發生次數為23~37次。最小半徑80千米,最大風力超過12級。太平洋的年平均降水量一般為1000~2000毫米;降水最大的海域是在哥倫比亞、智利的南部和阿拉斯加沿海以及加羅林群島的東南部、馬紹爾群島南部、美拉尼西亞北部諸島,可達3000~5000毫米;秘魯南部和智利北部沿海、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則不足100毫米,是太平洋降水最少的海域。太平洋的雨季,赤道以北為7~10月。北、南緯40°以北、以南海域常有海霧,尤以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為最甚,每年的霧日約有70個。太平洋也是地球上水溫最高的大洋,年平均洋麵水溫為19℃;平均水溫高於20℃的海域占50%以上,有1/4海域溫度超過25℃。由於水溫、風帶和地球自轉的影響,太平洋內部有自己的洋流係統,這些“大洋中的河流”沿著一定的方向緩緩流動,對其流經地區的氣候和生物具有明顯的影響。太平洋中最著名的洋流有千島寒流(親潮)、加裏福尼亞寒流、秘魯寒流、中國寒流和黑潮暖流等。太平洋以南、北回歸線為界,分稱為南、中、北太平洋(也有以東經160°為界,分為東西太平洋;或以赤道為界,分為南、北太平洋)。南太平洋的平均鹽度為3.49%,中太平洋為3.51%,北太平洋為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