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古跡遍布歐洲各地,由南邊的意大利伸展至北方的斯堪的納維亞,還包括不列顛群島。
不過規模最大的是位於法國西部布列塔尼的鬆林和石南荒原中的卡納克。
這裏的石塊不僅比歐洲其他地方多,而且分布範圍也大,約有八公裏長。
這些石塊究為何人所豎,至今所知甚少,但他們必定精通技術,可動用眾多人力,而且是按預先構思好的計劃進行的。
卡納克石陣主要由三組巨石組成:勒梅尼克、克馬裏奧和克勒斯岡,全在卡納克北部。
勒梅尼克共有一千零九十九塊石頭,排成十一行,占地約長一公裏,寬一百公裏。其東麵是克馬裏奧,共十行,延伸一點二公裏。
再往東是克勒斯岡,幾乎排成正方形,共十三短行,五百四十塊巨石,末端是個由三十九塊巨石圍成的半圓。
另外還有第四組位於小勒梅尼克,是最小的,僅有一百塊石頭。
各組的排列大致相同,全部沿東西方向分行排列,各行間的距離不同,接近外緣即南北邊緣的行距較密。每一行越近東端,石塊便越高,而且排得越密。
偶爾有些石塊並不排成直線,而是排成平行曲線。巨石的高度也參差不齊;最矮的在勒梅尼克西端,約高九十公分;最高的在克裏馬奧,高達七公尺。
卡納克現存的三千塊巨石,可能隻有原來的半數。
有些已風化,更多的被當地農民和業餘考古者拿走。
地震,尤其是一七二二年的大地震,使許多石塊倒下跌碎,便更易被人拿走了。
各組石塊是公元前三五○○至公元前一五○○年間的不同時期豎立的,約與英國的巨石陣和埃及的金字塔同期。
雖然卡納克的“建築師”是誰及用什麼方法建造仍是個謎,但地質學家大致同意部分巨石的豎立年份早於輪子在歐洲出現的日子(使用輪子最早約為公元前一○○○年,但也可能更早)。石塊采用當地的花崗岩,從石場拖至卡納克,然後豎在預定位置。
由於最高的石塊可能重逾三百五十噸,這項工程估計使用了許多人力。按當時男性的平均壽命為三十六歲,女性三十歲計算,應該沒有一個在工程開始時參加的人能活至整項工程完成。
巨石砌成的大道和圓環並不是卡納克惟一的史前古跡,亦不是最早的。
在這裏還發現了一些土丘,至少有兩個建於公元前四○○○年。克裏馬奧巨石行列的方向,正指著一個長滿青草的墓丘上一塊豎立的石塊,這塊石頭就是通往卡加度墓丘的入口標記。
墓內一條以石塊鋪砌的甬道通往一個方形石室,這裏葬著一代代的當地人。這座墓丘建於公元前四七○○年,入口朝向冬至日出的方向,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
許多世紀以來,這些土丘,特別是卡納克的石塊吸引了無數遊客,不少人試圖解釋這些巨石的用途。
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就說過:“關於卡納克的垃圾文章真不少,比那裏的石塊還要多。”在紜紜說法中,最流行的是說卡納克為一宗教中心,那些石塊受占列塔尼人膜拜,很久以後,羅馬人“接收”了這些石塊,在上麵刻上他們神祗的名字。
至基督教傳入後,又在上麵刻上十字架和其他的基督教標識。不過當地民間的傳說則說這些石塊是羅馬士兵變的,因為這些士兵把當地聖人前教皇科尼利逐出羅馬並趕回他的老家布列塔尼。
有一種說法(在中世紀十分流行)認為,這些石塊能提高婦女生育力。不孕婦女隻要連續數夜睡在石桌上(以扁平巨石擱於數塊巨石上構成),並在身體塗土蠟、油和蜂蜜;或者隻要掀起裙子,蹲在石上,或從石上滑下以吸收石頭的魔力,即可獲得生命力。
許多人相信這些石塊代表他們祖先的靈魂。又有些人認為這些石塊隻是留在地上的標記,是專為參加宗教儀式的人而設的,在儀式中祭司會為作物和牲畜祈福。
不過這些石塊會不會是墓碑呢?因為卡納克在布列塔尼語中意為“墳場”。
較近的一種觀點認為這些石塊有特別用途。
湯姆博士研究過卡納克和其他巨石古跡後,得出結論認為豎立這一排排巨石的人,具有很先進的天文知識,想借此研究天體的運行,包括太陽和其他行星,尤其是月球的運行,或許以此作為巨大的天文鍾,以便推算耕種的時間。
據湯姆博士說,有這觀月天文台中,最重要的石塊是位於洛馬力奎的那塊碎裂的仙人石。
利用這塊石頭作為標記,可從十三公裏外的土丘和石塊觀看月亮升落。
要確切說出卡納克的巨石有何用途,也許永不可能,但毫不減損它對遊客的吸引力。
雖然許多石塊上長滿苔衣,許多石塊已經消失,但卡納克仍是了解歐洲大陸古文明的一個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