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300多萬平方公裏海洋,有1400多個港口和21萬艘運輸船舶,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國,海外利益增多,航運、港口、漁業、造船、海洋石油開發等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正在不斷展現自己的重要作用。
我國海洋生態係統多種多樣,既有典型的紅樹林生態係、珊瑚礁生態係、河口生態係,也有數量龐大的港灣,成為我國近海生物繁衍、生長的搖籃,也是地球生態係統中生物多樣性和生產力較高的生態係統。我國管轄海域的資源和環境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海洋經濟以及整個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由於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土地資源匱乏的國家,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又日益增多,使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麵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怎樣才算是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這就需要堅持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做到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不斷提高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資源開發體係;通過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來維護海洋資源生態係統的良性循環,實現海洋資源與海洋經濟、海洋環境的協調發展,確保海洋資源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具體來說,海洋資源主要有著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可再生資源,這裏指的生物資源類:一種是不可再生資源,指的是能源、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類。
對海洋中的可再生資源即生物資源,應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根據海洋生物資源繁殖的要求和特點,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養殖和保護。要把開發利用和養殖業相結合,形成一種不斷發展壯大的海洋生物循環經濟。
對不可再生的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實行陸地資源開發與海洋資源開發相結合,實行優勢互補。今後對海洋和陸地資源的開發,應根據海洋和陸地資源儲藏量的狀況和社會需要,進行適當的規劃和部署,研究確定不同的開發重點和布局,以利於促進經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需要主意的是,尤其應當利用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海洋資源進行創新研究開發和利用。比如,對海水進行淡化的開發利用,並將海水淡化和生產海鹽相結合,對氫能源的開發利用,對海風和潮汐發電的開發利用,對海洋生物研究製藥和保健品的開發利用等。
總之,我國屬於海洋大國,海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製定合理的海洋發展戰略,積極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需要通過行政、法律、經濟、科技和教育等手段,對海洋開發活動進行組織、指導、協調、控製和監督,以保證合理利用海區的各種資源,促進各行業協調有序發展,提高整個海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海洋的呼吸——潮汐
生活在海邊的人都知道海水有一種交替往複,永不停息的小漲落運動。海水這種有節奏的周期性的漲落運動就是“潮汐”,法國文學稱之為“大海的呼吸”,科學地講,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發生的周期性運動。我們把海麵周期性的漲落叫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動稱為潮流,潮流與海流不同之處就在於潮流具有嚴格的周期性。
在我國,通常將海水在早晨的漲落現象稱為“潮”,將海水在黃昏的漲落現象稱為“汐”,合稱為“潮汐”或“海潮”。漢代王充指出潮汐的發生依賴於月球,宋代燕肅指出它“隨日而應月”、“盈於朔望”、“虛於上下弦”,宋代餘靖指出它是一種波動現象。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從此確認了引潮力是產生潮汐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潮汐學。
確切地說,海洋的潮汐,是由於月亮、太陽對地球上海水的吸引力和地球的自轉而引起海水周期性、有節奏的垂直漲落現象。通常,將海水白天漲落叫“潮”,晚上漲落叫“汐”,合稱為“潮汐”。由於月亮離地球較近,它對海水的吸引力約為太陽的2.7倍,因此月亮對海水的吸引力是產生潮汐的主要原因。月亮或太陽對海水的吸引力又可稱為“引潮力”。潮汐天天發生,循環不已,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