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獨特的風俗(2)(1 / 2)

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少女節、女節、女兒節、洗頭節、情人節、雙星節、雙七節、婦女節等。除唐代有六夕,五代以七月六日為七夕節外,曆代均以農曆七月初七為七夕節。它是為紀念牛郎、織女而流傳下來的節日。農曆七月初七這天,有些地方流傳著一種習俗:男女定親後,女子要為未婚夫納雙鞋墊。鞋墊花樣繁多,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鴛鴦配、龍鳳飛舞等,顏色鮮豔奪目,是一種技藝相當精湛的刺繡工藝品。彩線裏寄托著姑娘們無限的相思,條條彩線織出了姑娘們溫柔多情的心,一雙雙鞋墊凝聚著她們良好的祝願和純真的情意。有些地方習慣用當年生長出來的麥秸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紡織物,放置案頭。有的用彩紙剪出上述人物和動物,貼於牆上。祈禱後,再拿7根繡花針,用彩線穿孔,能一次穿過7根針者,就算乞得了“巧”。南方一些地方,七夕節這天,要在院裏曬一盆水。一會兒,水麵生膜,用手將繡花針輕輕放置水中,若針漂浮,謂之得“巧”。有的地方繡花針漂浮後,看水底影子,影中有動物,花鳥者,謂之得“巧”;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軸蠟者,謂之“拙”,不得“巧”。現在這一習俗在南方仍然廣為沿襲,深得青年人的喜愛。

中秋節

中秋節又名月節、月夕、端正月、八月半、仲秋節、團圓節等。中秋賞月在唐代就已經很流行了,在古典小說中曾流傳有“唐王遊月宮”的故事,到了宋代正式定為中秋節。中秋節賞月在唐代就已有所記載。《開元天寶遺事》中提到,唐玄宗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都要和楊貴妃去太液池賞月。當他興意正濃時,望見明月西下的景象,於是玄宗命人在太液池西岸修建一百尺的高台,稱“賞月台”,準備以後與貴妃賞月用。

月餅

賞月在今天仍然十分盛行,農曆八月十五的夜晚,一家人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賞著又亮又圓的月亮,真是愜意!月餅作為中秋節特有的食品,最早出現於唐代,宋代已很普及,明代進一步將其確定為節日食品。月餅是祭月供品,同時又是饋贈親友的傳統禮品。在古代,幾乎家家都有做月餅的模具,節前自己製作,鄰裏互贈,早上給張家做,下午給李家做,俗稱“打月餅”。根據月餅皮的材料,月餅可分酥皮和提漿兩種。酥皮圖案簡單,表皮薄如麻紙,層次分明,色澤金黃,食之香甜酥脆;提漿用麵粉拌糖和麵,內包餡,上模具打製,圖案精美,有“嫦娥奔月”、“銀河明月”、“犀牛鬥月”、“月中折桂”、“吳剛伐桂”、“白兔搗藥”等。按餡的材料分,月餅有五仁、棗泥、玫瑰絲等。月餅一般以四塊為一斤,意喻家庭團圓,同時也祝願仙子嫦娥早結良緣。山西以南,講究做一個特大月餅,專供祭月;山西以北講究祭月用套餅,由小到大,壘起來像座寶塔。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外出的要趕回來,出嫁女兒要在婆家過夜,新媳婦回娘家要由女婿專程去接。祭月除月餅外,還需要準備西瓜和毛豆。西瓜取音於“喜”,取形於圓,取瓤於紅,取子於多,意喻全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紅紅火火,多子多福。西瓜的選取也是不簡單的,必須在收獲時精心挑選半熟、皮厚、無傷的,特意保存下來,專門祭月。觀潮的習俗主要盛行於南方。它最早見於漢代,到唐宋時觀潮已形成很大的規模了,尤其是南宋,因臨安為京都,所以每年的中秋節,江浙一帶萬人觀潮,盛況空前。觀潮之風一直延續至今,今日南方杭州等地仍於中秋賞月觀潮。山西汾河中下遊,每年8月中旬汾河漲潮之時,常有人結伴前去觀望。近年來汾河上修築了許多公路大橋,8月潮漲,新絳、稷山等地的群眾成群結隊到大橋觀潮。

重陽節

重陽節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節和菊花節、老人節等。重陽節起源於秋遊去災的風俗,後來才演變為重九節。中國以九為陽,故曰重陽節。農曆九月,天高雲淡、山清氣爽、丹桂飄香、豔陽高照,登山遠眺,到處都是一片豐收的景象。重陽登高、飲酒、係茱萸避邪的習俗相沿至今。晉南自古就有農曆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等名言。九九重陽節沿襲到今日,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變成了象征老年人長壽的節日。山西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88年7月19日確定“九九”重陽節為本省老年節。因而山西在每年重陽節這天,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慶祝老年人節日的活動,使重陽節的氣氛愈加熱鬧而有意義了。重陽節這天,全國各地幾乎都會舉辦菊花展,其中以廣州和北京的花展最負盛名。中國的菊花種類達兩千餘種,菊花的名字華麗而富有詩意。如杏花春雨、明雪照秋菊、醉楊妃、玉手調脂、佛見笑、海棠著露、春紅月色、夕照鬆蔭等。聞其名如睹其麗姿豔容,觀之,實乃藝術享受。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菊糕”。吃重陽糕的習俗在宋代便已十分盛行了,一直沿襲至今。山西重陽糕屬麵食糕點,以棗泥、銀杏、鬆子、杏仁為餡,可做9層。有的在糕點上做兩隻小羊,取重陽之意;有的在糕上插小彩旗,以圖吉利。“糕”諧音“高”,喻步步高升之意。家境好的人家在這天不僅要吃重陽糕,還要吃壽麵,或大擺酒宴,慶賀全家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