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這類案例陸續發生有幾十例之多。
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
人工受精以前多運用於生物學方麵,是為了改良動植物品種而采用的一種繁殖方法。那麼人類中是否也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早在18世紀末已經有人用人為的方法取得男性精液,用人為方法輸入女性生殖道內,而使其成功地懷孕。
從優生學的角度來講,通過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把智力超群與體格強壯男性的精子,在極低的溫度下快速冷凍貯存在“精子庫”內。因為在液氮所造成的-196℃的超低溫環境中,精子能長期存活,並在凍融複溫後仍然保持正常功能。一旦需要時,可提供給患不育症男子的妻子或有嚴重遺傳性疾病丈夫的配偶,使這些家庭能得到一個,至少與母親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此外,由於我國目前實行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的國策,當一對夫婦有一個孩子,而男方又準備做絕育手術時,可在手術前將他的精子貯入“精子庫”中,以便萬一將來孩子意外傷亡或患不治之症時,可從“精子庫”中取出丈夫的精子,用人工授精法使妻子再懷孕。這樣生育出來的孩子,仍然保留與父母的血緣關係。
試管嬰兒與人工授精不完全一樣,它是把精子與卵子從人體中取出後在試管內使之受精,再讓受精卵在試管內形成囊胚,然後把囊胚移植到女性的子宮內繼續發育,直到分娩。
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於1978年7月誕生於英國,是一個名叫路易絲·布朗的女孩。她的媽媽因患輸卵管阻塞,使卵子無法到達子宮腔,故婚後多年不育。醫生從她體內取出卵子與她丈夫的精子在試管內人工授精,再植入母體,成功地孕育了路易絲。當時作同樣嚐試的多達77人,而路易絲的媽媽是其中唯一成功者。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國已相繼成功地誕生了許多試管嬰兒。
那麼,是不是因為有了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等優生方法,就有可能使人類的後代,大批的成為優秀者呢?我們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人類中,智力極優秀且體格又強壯的人畢竟隻是極少數,而這些人中肯提供自己精子者為數更少。再說即使他們願意的話,手術又能獲得成功,這樣在所誕生的孩子中,便可能有不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而鑒於醫院嚴格執行保密規定,這些孩子彼此之間並不知道存在共同血緣關係。萬一長大後結成終身伴侶,不知不覺地釀成近親結婚,不但達不到後代優生的目的,且使遺傳性疾病的患者更明顯地增多,從而帶來無窮後患。為此,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雖是人類生殖科學領域的偉大創舉,也隻能很嚴格地掌握使用,而不宜大力推廣。
此外,隨著試管嬰兒技術開展得日益普遍,在某些西方國家,還出現了一種“代人受孕”的新行業。因為有的富有的婦人不願受懷孕之苦,可出錢請人代為懷孕,而自己做一個“一身輕快”的現成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