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星(2)(2 / 2)

這樣的解釋並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有人認為:現在金星上的水,很少有機會到達大氣的上層,因此不會遭到分解和被“迫”逃到空間去;即使按現在水分消耗的速度來考慮,在太陽係的全部漫長曆史中,金星也根本不可能失去那麼大量的水。

不承認金星過去有過海洋的人,對於大氣中的少量水蒸氣,自有其獨特的解說。有這麼一種假說,認為:金星最初根本沒有海洋,而是個幹燥的星球。由於金星沒有磁場,太陽風就直接“吹”向金星大氣,太陽風所帶的氫成為大氣中很少量水的來源。可是,金星上不存在大量水的問題就算這樣解決了,地球上大量水的來源問題怎麼解決呢?為什麼地球和金星都在相差不太遠的宇宙空間形成,一個是“水”球,而另一個是幹燥星球呢?顯然這是說不通的。

有人把太陽風換成了彗星,認為彗星所帶的水分和冰是金星大氣中少量水蒸氣的主要來源,並認為幾十億年來,有難以計數的彗星和微彗星撞進了金星大氣層。還是同樣的問題,為什麼從一開始地球和金星上的水量就相差那麼大!

金星上麵是否存在過大海?如果存在的話,它們又是如何消失的呢?這類問題有待進一步觀測、探討、研究、分析。

我們必須認識到,金星古海之謎並不是一個純理論問題,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金星大氣中二氧化碳成分的增加,再加上“溫室效應”的作用,使得金星成為生命的“禁區”。回頭看我們地球的話,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最低限度不少於金星,隻是它們都被禁錮在各種岩石中。金星向我們提出的警告是:千萬不能由於大量燃燒石油、煤炭和其他燃料,而無節製地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氣中千萬不能含太多的二氧化碳,產生像金星那樣的“溫室效應”,致使岩石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千萬不能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與地球表麵溫度持續上升,形成極大地危害生命的惡性循環,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

金星上的城市

1989年1月,前蘇聯發射的一枚探測器終於穿過了金星表麵濃密的大氣層,根據對其發回照片的科學分析,科學家們驚喜地發現,金星地表原來分布著2萬座城市的遺跡。

關於金星的這一最新秘密,是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裏賓契訶夫在布魯塞爾的科學研討會上披露的。

裏賓契訶夫說:“那些城市全散布在金星表麵,如我們能知道是誰建造了它們就好了,我們絕對無法在金星上生存片刻,但一些生物卻做到了——並留下了一個偉大的文化遺跡。”

“那些城市以馬車輪的形狀建成,中間的輪軸就是大都會所在。根據我們估計,那裏有一個龐大公路網將它們所有城市連接起來,直通它的中央。”

美國發射的探測器也發回了不少有關金星地表城市建築遺跡的照片。經過科學的處理、辨認、分析,科學家們確認,那2萬座城市遺跡完全是由“三角錐”形金字塔狀建築組成的,每座城市實際上是一座巨型金字塔,這2萬座巨型金字塔擺成一個巨型的馬車輪形狀,其間的輻射狀大道連接著中央的大城市。

研究者們認為,這些金字塔形的城市可以日避高溫,夜避嚴寒,再大的風暴對它也無可奈何。

1988年,前蘇聯宇宙物理學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宣布說,在金星地表也發現了像火星上那樣的人麵形建築。

這是不是意味著這兩個星球有某種特殊的聯係呢?

早在1973年,前蘇聯天文學家謝爾蓋·羅薩諾夫教授提出了飛碟來自金星的假設,他說:“金星人數世紀來,就生活在金星地表下麵,在那裏,金星人構築了真正的地下城,在人造環境中生存繁衍。金星上大氣被毀壞,動物和植物被汙染致死,金星因為金星人的文明發展走入歧途而失去了控製的緣故。後來,金星人慢慢地開發了他們的地下,在那裏種植作物、飼養動物,製造大氣和必要的熱量。他們利用了原子能,但在地麵留下了數以百萬計的屍體,也許金星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死於核爆炸。既然金星人已取得了核力量,那麼很難設想他們至今會不了解我們的存在。我個人認為,不時地出現在地球表麵的飛碟是金星人派來偵察的飛行器”。

在金星的城市廢墟下麵,在金星地下是否真正還生活著金星人,誰也很難作絕對的否定,外星人把金星作為飛碟基地,那更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們對金星人的尋訪工作還並沒有完成。我們也還不能夠明確地肯定或否定金星生命及其文明世界的存在。因為在我們古老的神話傳說或經典記載裏,在古老遙遠的洪荒時代,金星人就曾經來訪問過我們地球,並且留下了許多他們殖民地球的曆史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