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淡水,人的生命之泉(2)(2 / 2)

金剛石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最硬物質,被廣泛地應用於機械、電氣、航空、精密儀器及尖端技術設備。早在20世紀初,人們就在西南非洲沿岸發現了金剛石砂礦;後經過探測查明,南非大西洋沿岸1600千米範圍內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金剛石砂。這個礦床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品位高,一搬淘洗1噸海砂就可以得到200毫克金剛石。為了開采金剛石礦,人們設計了許多新奇獨特的方法。泵吸船采礦法是南非於1978年設計的,利用泵吸船可以直接在海底開采金剛石。開采時,可將船開到已探明富集金剛石的海底並放到坑穴區,把含有金剛石的砂吸到船上,然後再運回岸上,經過淘洗、選礦就可以得到純度較高的金剛石。這種采礦船每天可回收100克金剛石。

鋯是從鋯石中提取的,主要用於耐火材料、玻璃、電子等領域。它的熔點高達1852℃,其氧化物熔點則高達2700℃以上。鋯的抗蝕能力極強,而且很少吸收電子,是製造核反應堆和燃料元件防護屏十分理想的材料,一座100萬千瓦發電能力的核發電站,每年要消耗20~25噸鋯;一艘2.2千瓦的核動力潛艇,每年要使用20~30噸的鉛及其合金材料。鉛與鋯是—對“孿生姐妹”。在鋯石砂中幾乎都含有鉛,一般情況下鉛含量為0.5%,多的高達17%。鉛比鋯還耐熱,熔點為2150℃,且有快速吸熱和放熱的性能。鉛碳化物熔點最高可達3290℃,是金屬碳化物中熔點最高的一種。如果將一份碳化鉛和四份碳化鉭結合在一起,要加熱到4200℃才會熔化,因此它可用來製作噴氣發動機、導彈、火箭、熔煉坩堝的內襯等耐高溫部件。

釷及其他稀土金屬可從獨居石中獲取。現在,世界開采獨居石的地區主要在印度海濱和斯裏蘭卡5~70米深的海域中。印度的獨居石蘊藏量為200萬噸,是世界上獨居石蘊藏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釷可作放射性元素使用,也可充當工業中的耐火材料;現已探明的金屬砂礦總儲量中,占第一位的是鈦鐵礦。鈦鐵礦是名副其實的含鐵砂子,可以用來煉製鐵鏽合金。鈦比鐵要強韌得多,而密度僅為鐵的一半多點。其熔點為1675℃。鈷合金能經受住5000℃以上高溫的鍛煉,又能抗得住-100℃以下低溫條件的凍結考驗,是製造超音速飛機、艦艇、火箭、導彈等不可缺少的材料。鈷不會生鏽,在大部分海洋環境中,由鈷合金製作的艇體會在表麵形成一層很薄的氧化物薄膜,具有很強的抗腐蝕和耐壓能力。前蘇聯海軍有多型潛艇廣泛使用鈦合金,使潛深大幅度增加。鈦還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各種海洋工程中,如海水溫差發電裝置、海上各種浮標係統等。

在濱海金屬砂礦中,鈦鐵礦位居榜首,其次為鈦磁鐵礦;再次為磁鐵礦。日本前些年在九州島附近有明灣的淺海內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磁鐵礦層。這座世界最大的磁鐵礦,總儲量在17億噸以上,緩解了日本鐵礦資源大量進口的問題。

錫石是提取錫的主要原料。金屬錫質地柔軟,多用於製作合金反電鍍材料,錫合金可用於電機、機器製造、無線電等工業部門。錫的氧化物還可用來製造染料、搪瓷、瓷器和玻璃等輕工業製品。

在一些水深40~360米的海底還藏有磷鈣石。

這種海砂礦既可用於化學工業,又可用於玻璃、機械、紡織等工業部門。近幾年,隨著磷應用的日漸增多、越來越多的磷礦石被探測、發現和開采。據估計,世界上的磷鈣石總儲量達數千億噸。僅美國加利福尼亞沿岸就發現有總儲量約為15億噸的磷鈣石;在日本海大陸架墨西哥灣和南非的西海岸也都發現了儲量可觀的磷鈣石礦。我國的濱海砂礦分布廣泛,沿海省份遼寧、山東、福建、廣東、台灣和海南均發現有鋯石、金紅石、鈦鐵礦、獨居石、砂金等多種砂礦。

台灣和海南最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