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夏威夷海洋溫差發電站的發電能力為50千瓦,它除了把船一無所有的實驗係統都開動起來,剩下的隻夠點亮9盞500瓦的燈泡和一台電視機。美國能源局從這座海洋溫差發電站中看到了溫差發電的可行性和巨大潛力,便依仗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快了海洋溫差發電的研究和設計。美國現已在夏威夷西海岸一座古老的黑色火山岩床上建有一座舉世聞名的海洋能轉換發電廠,每天除了提供電力外,還生產口味清新的脫鹽海洋淨水2.65萬升。美國賓夕法尼亞約克海洋太陽能動力研究所正擬在印度塔米爾海邊建造一座10萬千瓦的浮動海洋能電廠。
我國東海、黃海水溫均比較高,而南海水溫更高。夏季,南海表層水溫在27℃以上,最高時可以達到36℃以上,即使冬季,表層水溫也保持在20℃~26℃之間。另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南海大部分地區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而自表層向下500~1000米處,即可獲得5℃的冷卻水。況且,我國南海海域麵積很大,約有350多萬平方千米,是渤海、黃海、東海海域麵積和的3倍。可以說,這裏是我國未來海洋溫差發電的搖籃。
潮汐能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的一種海洋動力資源。它主要取決於潮差,而潮差大小與特定的地理位置有關。世界上潮汐顯著的區域多集中在海峽、海灣和一些河口。美國和加拿大交界的芬迪灣是世界上反差最大的地方.高達19米,潮汐能估計有2000萬千瓦。
波浪能大小和波高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波能主要取決於波高分布。世界海洋上,一般沿岸波能較小,而外海和大洋波能較大。大多數沿岸區域波能約為20~50千瓦/米,而大洋上達50~70千瓦/米。
在北半球中緯度海域(北緯30°~40°),由於盛行西風,波能在東部海域集聚。因此那裏波能最大,可達70~90千瓦/米。
1961年,法國在英吉利海峽沿岸的朗斯河河口靠近聖馬諾城建了一座潮汐發電站。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潮汐發電站之一,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這裏的潮差平均為10.9米,最大可達13.5米。水庫壩長350米,漲潮時水庫的水麵能延伸到20千米長。電站壩內安裝有直徑為5.35米的可逆水輪機24台,每台功率1萬千瓦,每年可供電1.96拍焦。法國還在聖馬諾灣興建了一座巨型潮汐電站,建成後的年發電量將達到90拍焦,幾乎是朗斯電站的50倍。
在各國陸上能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有條件的國家都已經在抓緊發展潮汐發電。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印度、中國等都在積極建造和規劃各型潮汐發電站,美國和加拿大兩國聯合在凡迪灣建立一個功率為600萬千瓦的潮汐發電站。建成後它的發電成本要低於火力發電成本。英國能源部近年來提出—項大規模的潮汐發電計劃,擬在塞文河口建造一座大型水庫,安裝216台水輪機,總功率720萬千瓦,建成後每年提供的電力相當於英國目前發電量的6%~7%,而且每年還可減少176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國海岸線長達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長1.4萬多千米,港灣交錯,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海洋潮汐能源。據有關部門估計,如果把我國潮汐能源利用起來,每年可以得到1.08艾焦電。近年來我國潮汐發電站發展迅速,目前沿海各地區陸續有一批中小型潮汐發電站已投入運行發電。其中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浙江省溫嶺縣江夏潮汐試電站,它也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較大雙向潮汐電站之—。這裏的最大潮差8.39米、平均潮差5.08米,電站功率3200千瓦,1989年發電量22.3太焦。我國另一座較大規模的潮汐發電站是福建平潭幸福洋潮汐發電站,潮差平均為4.54米,最大7.16米。該站年發電量可達11.3太焦。
1957年以來,我國相繼建了一批小型潮汐發電站,主要分布在遼寧、山東、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沿海。現已開發利用的潮汐能合計裝機容量為4000多千瓦。規模最大的為浙江江廈潮汐電站,設計裝機容量為3000千瓦,年發電量為1070萬度;其次是山東乳山白沙口潮汐電站,設計裝機容量為960千瓦,年發電量為230萬度。
從潮汐能資源的普查結果表明,杭州灣、長江口北段、浙江樂清灣三處是中國最有希望建立大型潮汐電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