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一艘航行在印度洋北部阿拉伯海上的貨船,正在萬頃碧波中向前行駛。突然,船員發現周圍海水變成了紅褐色,其間分布著銀光閃閃的死魚群,密密麻麻地阻擋著貨船。觀察結果,在成千公裏長、二百公裏寬的遼闊海麵上,到處都漂浮著成群的死魚,總量可達幾百萬噸之多,使這一海域成為埋葬死魚的巨大的海上墳墓。
我國廣東沿海的湛江港附近海麵,也在1980年5月發生過奇異的赤潮現象。人們站在岸邊眺望,隻見碧藍的海水變紅變渾,海麵上漂浮的死魚隨波逐浪,航行的海船由於枯萎的海藻的阻滯而濺起層層泡沫,海風吹來一陣陣又腥又臭的氣味,情景十分恐怖和淒慘。
尤其要說的是赤潮並不全是紅色的,根據主要的浮遊生物種類不同,海水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例如,某種鞭毛藻會引起綠色的“赤潮”,某些矽藻能形成紅褐色的“赤潮”。
赤潮,給沿海地區帶來不少麻煩。它隨著海浪衝向海岸,使漫長的海灘上拋滿了死魚爛蝦,不僅腥臭難聞,汙染環境,而且給漁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不便。目前,由於對赤潮的出現還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不能準確地預報赤潮出現的時間,更不能預防赤潮發生。所以,“赤潮”現象對於科學家來說,還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那麼,什麼是“海光”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隊正在駛往日本群島作戰的美國艦隊,突然發現遠處海麵上閃動著明亮的火光,他們以為遇到了日本艦隊,一陣慌亂之後,立即荷槍實彈進入了戒備狀態。誰料不多一會兒,海麵又恢複了平靜,光亮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虛驚一場。
1909年8月11日,駛往斯裏蘭卡科倫坡港的“安姆布利亞”號輪船正在夜航,突然在東南方向發現一片亮光,船員雀躍歡呼,以為見到了海港閃爍的燈光。可過了不久,他們才發現那是海洋發出來的一道巨大的光帶在欺騙他們。
這就是“海光”,一種海水發光現象。但是,這種現象並不是在所有的海域裏都會發生的。
海光非常迷人,有的像絢麗的禮花,有的如巨大光柱,有的仿佛是快速旋轉的閃光的風車,有的又似串串火珠組成變幻莫測的幾何圖形……那麼,為什麼會發生海光呢?為什麼隻在某些海域顯出海光現象?為什麼海光又呈現各種姿態呢?
經過長期研究,科學家終於發現,海光是一些會發光的海洋生物跟人類開的小小玩笑。原來,海水中有的浮遊生物有發光的本領,像夜光蟲、多甲藻、裸溝鞭蟲、紅潮鞭蟲和一些水母、魚類等,都能在夜晚發出微弱的亮光。這些生物體內有特殊的發光細胞或器官,包含有熒光酶和熒光素,在海水攪動的影響下,可以發生氧化作用,同時發出細小的亮光。在茫茫的黑夜,這些微弱的亮光彙集起來,就形成神奇絢麗的海光。可見,發光生物的存在是海光形成的物質基礎,而海水的攪動則是外部條件。科學家發現,海光與海底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波密切相關。強大的地震波引起海水激烈振蕩,使海洋生物發出亮光。所以,在振蕩強弱不同的海域,可以顯示千姿百態的海光。
拉丁美洲古巴島附近的“夜明海”,就是世界上海光奇異的著名水域。
那裏生長著眾多的海洋生物,死後磷質集聚,夜晚可以發出強烈的光芒,方圓可達十平方公裏。每當輪船駛過,即使是在沉沉黑夜,船舷甲板上也非常明亮,甚至可以讀書看報呢!
神奇的“海火”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但是,海麵上燃燒著火焰的事兒又屢見不鮮。
相傳,有一艘輪船黑夜中航行於海上,船員們發現前方閃爍著亮光,酷似點點燈火。
等穿行駛到近前,卻發現那裏並沒有港口和陸地,隻有一片令人目眩的亮光,在茫茫的海麵上閃爍。人們登高眺望,驚奇地發現:大海開花了!海麵光芒四射,鮮豔奪目;水中的魚兒,環繞著神話般的光暈;風車似的光輪不停地轉動,把大海映得時明時暗,絢爛異常。人們把這種海水發光現象稱為“海火”。
偶然被人們看到的海火,其實,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