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先發製人(1 / 2)

命令一下,按照巴秀的計劃,巴軍各部帶足幹糧,連夜出發,就像遊擊動員一樣,穿梭於叢林之中,晝伏夜行,在第三日淩晨到達楚將屈容駐守的古丈壩。

古丈壩,位於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境內。

十多年前,即公元前377年,巴國軍隊曾與楚國軍隊在古丈壩大戰一場,巴軍完敗。楚國勢力於是在這一帶站住了腳根。

早在公元前386年,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變革家吳起入楚,實施變法,楚國開始滲透並經營湘西,從而對巴蜀地區,尤其是對巴國形成東西夾攻態勢。雖然吳起變法最後失敗了,但其對巴蜀的戰略思想沒有被完全拋棄。

這一點,巴國也有少數具有一定戰略思維的高級將領看到,比如中將軍巴秀。

楚將屈容,是古庸國君的後人,是與楚將養明一樣,對巴國頗有研究,對巴國鹽泉興趣很大的一個厲害人物,但長期未能得到赴巴楚戰場來一顯身手的機會。

三個多月前,屈容在重臣支持下,終於到了古丈壩,接替以前不思進取的前任,發現這裏的楚軍紀律渙散,缺乏訓練,於是進行整頓,打算時機成熟,向巴楚邊境城鎮巴峒發起攻擊,打響對巴功績的第一戰。

與此同時,屈容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對當地原著部族(如濮人)的引導、勸化和控製,以利於自己施行“內穩外擴”的局部對巴策略。

屈容不是沒有想到,巴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屬於絕密的意圖,可是他的探子偷了懶,沒有發現大量巴軍集中到了巴峒這一致命情報;再加上,他憑以往的經驗認為,馬上進入冬季,巴人主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正好利用今冬明春做好各項準備。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屈容這一次在他認為“有勇無謀”的巴人麵前,準備不足,同時也由於還沒有來得及將他的軍隊訓練成足以與敢戰敢死的巴國武士相抗衡的程度。

閑話之間,擅長叢林作戰的巴軍精銳就如夜色中出沒的野獸,悄然來到了獵物跟前,秘密集結成功,但比預計的時間晚了近一個半時辰,天邊已經露了白。

如此規模的軍事集結,隻能瞞得了一時,很快就會被楚軍發現,主帥巴秀命令立即發起攻擊。

巴軍兵分四路:兩路向楚軍古丈軍營從左右兩個方向同時發起攻擊,點火為號。

第三路阻擊楚國駐在附近的一支正規軍的增援,並盡量多地消耗其有生力量。

這一路,從表麵上看不是主攻方向,其實是一塊硬骨頭,因為對手是楚軍猛將費無庸。

費無庸駐紮在離古丈壩軍營十五六裏之外的一個山頂。他之所以駐紮此處,有兩個目的:一是這山頂對麵的大片土地上有多個當地部族,而當地部族曾數次暴亂;二是同時與主軍營互為支援。

費無庸其人,臂力過人,但性刻薄,武功超強,多建功勞,其所部久住古丈境內,為這線楚軍實力最強者。

這項阻擊任務,由虎安山大部族和巴峒軍營副將鄭大興之一部受領。

第四路阻擊最近的一個當地部族地方武裝增援。

對這一路的對手,巴峒守將巴冬認為由於當地種族繁多,局麵複雜,他們未畢會全力增援剛到這裏不久的楚將屈容,可視情況,阻而不打。由更容易與對手“溝通”的蚺氏部族之一部去執行該項任務。

如此一來,實際上直接進攻楚軍古仗壩軍營的巴軍,不足七千,也就是一比三。

說話間,突襲楚將屈容主營的巴軍,已突破障礙,很快殺入楚營。

楚軍簡直不敢相信,怪異的巴人真的會從天而降。

楚將屈容一麵令人點燃烽火,這是通知猛將費無庸的五千餘人速來增援;一麵匆忙迎戰。

俗話說:要那裏跌倒,從哪裏爬走來。巴軍人人都想在這個曾經被楚國人大敗的地方勝楚國人一次,雖然這次的規模實在不能與上次相比。

楚軍很快處於下風,部分楚軍開始逃亡,將領們喝止不住。

屈容勉強戰了一個時辰,費無庸所部一個卒兒不到,自知獨力難撐,被迫命令殺出軍營,向後方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