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酒畢,水融道:“各位請去喝點消食茶。”
眾人起身,留下杯盤狼籍,有人來收拾。
出門來,轉移到另一間布置同樣簡陋的房間裏。
巫城一進去,見先前侍水的少女同另外一名少女,皆姿色過人,已侍侯在裏麵,眾人落座,喝起茶來。
他們喝的茶,與白馬山天尺茶是兩種不同的茶,稱為老鷹茶,又稱老蔭茶,喝茶的方法更簡便。傳說老鷹特別喜歡在長有老鷹茶樹的崖壁上築巢,因為強烈的樟科植物芳香油的味道,是蛇、鼠之類偷食幼鷹的動物害怕的味道,有了它,母鷹可以放心地把鷹寶寶擱在家裏麵,獨自出外覓食。
這種茶,龍寶坑人采集於天坑的天然圍牆懸崖峭壁上,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脹、解毒消腫、提神益智、明目健胃、散淤止痛、止瀉、止嗝等多種功效。
喝這茶,與喝水差不多,沒有多少講究,巫城覺得這茶水比在荼氏喝的好喝,沒有苦蔭蔭的味兒。
不消說,巫氏三人又是問這問那,想要盡快了解清楚天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巫城的酒喝得多,這是基本規律了,此時有點倦意,歪起腦袋聽他們說話。
那個巫氏人第一天最先見到的來添水的少女看了巫城一眼,感覺這人真是太高大,於是多看了兩眼,卻見他歪起頸頸看自己,若有所思一般,那少女反而不好意思起來。
巫夫人道:“這坑中有鹽嗎?”
水融道:“菜淡了,不合口味嗎?”
“不是不是,常說食有千般味,鹽是第一位,怕坑中缺鹽,十分金貴,因此相問。”
柏老哥道:“無鹽不能活,當然有鹽。不遠處有一處小鹽泉。那鹽泉不是時時都有鹽水,隻有每月初、月中,才有鹽水,其中每年秋中最大,因此,坑中每年秋中要祭祀月神和鹽神。”
巫夫人道:“為何隻有兩日才有,那鹽夠嗎?”
水融道:“夠。每月這兩個時日,集中取鹽水。聽說興龍應灣的先祖虢正到龍寶坑後,去觀察過多次,他說龍寶坑地勢很低,這鹽泉或是與地底下一條暗河,或者暗湖相通的,暗湖又是與外麵的大海相通,因此隻有海水漲大潮時才有鹽水湧出來。”
夫人又道:“坑中食物豐足否?”
水融道:“這坑中,一把火就可燒出肥沃的地塊,人都勤快,山中多有水果、山珍,水中多魚,食物豐富。若是有人受災,自會有人送去幫襯。”
巫城對這些柴米油鹽的不感興趣,這時道:“坑中有武士嗎?可以比武嗎?”
水融道:“沒有,坑中沒有戰事,也沒有盜兒,因此不需要。”
“那剛剛寨主說過鄭柏教習武術?”巫夫人想,這句話我倒沒注意聽,他倒聽得真真的。
水融道:“先前鄭柏時,教過武功,後人覺得無用,慢慢就少有人學了,隻有少數幾個愛好的,傳了下來。他們習武,也隻為打獵、強身。這裏除了天災,沒有人害,除發生過鄭柏殺了女寨主的事,還有更早發生過一次,從未發生過無端命案。當然了,被野物咬傷咬死是有的。”
巫城聽說沒有武士,自已唯一的長處就無從顯示了,大失所望,一口喝幹茶盞中水,那一來就見到的少女見他牛飲得快,過來為他滿上。
巫貞道:“寨主說還發生過一次無端命案,又是何事?”
“那件事比鄭柏奪龍寶寨更早,傳說是有一日不知從何處來了五六名武士,見龍寶坑中人兵器落後,武功也差,就要搶奪龍寶寨,雙方戰了一場,寨中死了數人。女寨主見他雖然人少,但個個武功高強,不想白白流血,就退進寨中堅守。有一個不知從哪裏進到坑中的外地人獻計說:他去講和。他出寨後對那幾個武士講了龍寶坑裏的事,並說:‘憑你幾個人,就算武功再高,也不可能抵得住坑中上百人,終究不免還是個死,結果是兩敗俱傷;再有,如是想出天坑,隻有歸順女寨主一條路’。那幾名武士想想也是,於是歸順了女寨主,後來見坑中是個人間仙境,就甘願留下,成了坑中的人。聽說這夥人是奉什麼瞫武子之令,估計就是一個什麼大王之令來探路的,本來有二十餘人,途中失散了。”
巫貞道:“估計是虎安伯。”
鬆老者道:“好像是,後來又有幾名武士找到龍寶寨,也留下了。”
巫貞感歎道:“真正是世事難料啊!被瞫氏人視為洪水猛獸、陰森恐怖的天坑,原來是一個大同世界,正是堯舜時代。”
聽到瞫氏,巫夫人卻流下淚來,水融忙問何故,巫夫人收淚,歎道:“我夫婦還有一個女兒,此時正在虎安宮為奴,我三人卻在此享福,一時想起,忍不住流淚。”巫貞急勸。
巫城一直在想水融前麵說的“如是想出天坑,隻有歸順女寨主一條路”這句話,暗中在歡喜,原來有出去的路,這時道:“寨主,你說有出龍寶坑去的路?”
水融搖頭道:“沒有人知。”
一下子,巫城又像泄了水的豬尿包。
第三日,巫氏三人離開榻床,吃了朝食,到在寨子四周查看。雖然說這裏是個人間仙境,到底是異國他鄉,囚人的牢籠,難免一邊看,一邊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