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背井離鄉(2 / 3)

楚王不悅道:“你是認為轉背便忘了故土、故國的人才堪大用?”

屈容惶恐,伏地請罪。

讓奴才惶恐,是主子快樂的事,楚王大笑:“快起來,放想放的屁。”

“下臣曾稟報過庸國虎符之事。當年庸國滅亡時,布下一支由庸國貴族子弟化整為零、隱姓埋名組成的秘密軍隊,那虎符可調集那支軍隊,準備適當時機造反,重建庸國。虎符為兩個半片,一半在庸國主後人手中,一半在一個將軍手中。臣料有一半虎符現在巫貞手上。他拒絕為我王做事,便是有圖謀複國之心。”

“庸國滅了多年,那些化為散民的庸國武士早成泥了,虎符就是兩片廢物,除了換得幾甕好酒喝,並無任何用處。”

“不然。共王十七年,舒庸人(住在今安徽舒城一帶的庸人),不忘複仇,趁我國鄢陵戰敗,勾結吳人伐我,險釀大亂,臣料領頭者正是庸君後人。”

楚王輕輕笑道:“寡人聽說你也是庸國君後人,何出此言?”

“ 微臣身世,不敢隱匿。然而,大浪淘沙,以仁代暴,乃大勢所趨,商代夏、周代商,莫不如此。以楚之仁德,六國早晚歸一於楚,更不用說巴、蜀兩個頑皮小國。

“當年,楚、巴、秦共滅庸國之時,庸人就已經成了楚人、巴人,乃至秦人,這是天意,豈能人為,逆天而行,隻有自取滅亡。微臣不智,也聞識時務者為俊傑。”

楚王大笑:“肝膽可見。”

“當年,見過那虎符的人,都發過血誓,世世代代為庸國盡忠,見虎符如見庸國君。他們現今多數後人一無所有,若是聚集,其禍難說。,

楚王不表態。屈容進一步道:不僅如此,巫貞與來自庸國故地的官員交往密切,不怕一萬,隻怕一萬,就怕萬一。再者,吳起在時,二人亦引為知己"。

楚王終於道:“光腳的不怕穿履的,總是個隱患,你可繼續尋找庸國虎符。”

屈容對楚王說了上麵的話兩年不到,已是最近。

巫貞長子巫方隨主使出使秦國,其間有同繚好友派人密報他說國中發生一件大事,右尹因事下牢,明知是權力之爭,自己身為右尹身邊紅人,不免牽扯其中,若是歸國,必為政敵所害,一片光明前途蒙上陰影,甚而有性命之憂,巫方一念之差,竟然借機潛逃,投了秦公,秦公賞識他的才學,用為客卿。

當時,雄辨之士隻為前途,不講節操,朝秦暮楚的事並不鮮見,然而一國副使在出使期間投奔他國,也是一大醜聞,楚王得報怒罵。

楚左尹進宮,對楚王饞言道:“此前巫貞自以為文武兼修,堪為大用,僅列史官,多有怨言,後又罷官,怨氣日重。當今世道,文人無節,巫貞雖曾學過一點武,其骨子裏仍是個文人,其子投奔秦國,應是巫貞所使。我料他一家必然將要潛入秦國。還聽說,他隱藏有對我國不利的重要秘密。”

楚王盛怒:“寡人待巫貞為賢者,並不勉強他出山,他卻心懷異誌,睡著楚國的榻,做著秦國的夢,暗使其子投走他國,實不可恕!拿進大牢!”

楚大夫莊直與巫貞交情深厚,得此消息,正在想辦法去通報巫貞,突然想起上午才見到將軍養明回宮中陳事,他的侍衛巫城必然是一道回來了,於是暗中通報巫城,巫城借故急還家通報巫貞。

巫貞此時住在楚都郊外五十餘裏之小邑,剛得到巫方決定投秦前讓心腹傳回來的口信,意思是讓家人趕快離楚入秦,此時正在思考如何應對,是逃跑還是求見楚王陳情,二心不定,如熱鍋上的螞蟻,當天半夜聽報楚王派人捉拿的消息,大驚,連夜收拾細軟,一家人逃出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