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可知,甲公司在采購、庫存、運輸、生產/加工、銷售五個環節信息技術應用狀況得分分別為12分、6分、5分、10分、15分,代入公式F=∑5r=1WrFr,可知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為:

F1=0.234×12+0.170×6+0.170×5+0.205×10+0.238×15=10.30

乙公司在采購、庫存、運輸、生產/加工、銷售五個環節信息技術應用狀況得分分別為5分、4分、5分、5分、15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為:

F2=0.234×5+0.170×4+0.170×5+0.205×5+0.238×15=7.295

丙公司在采購、庫存、運輸、生產/加工、銷售五個環節信息技術應用狀況得分分別為5分、4分、5分、5分、8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為:

F3=0.234×5+0.170×4+0.170×5+0.205×5+0.238×8=5.629

被調查企業的在采購、庫存、運輸、生產/加工、銷售五個環節信息技術平均應用狀況得分分別為3.41分、4.12分、5.21分、4.26分、10.56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為:

Fave=0.234×3.41分+0.170×4.12+0.170×5.21+0.205×4.26+0.238×10.56=5.77

即F1>;F2>;Fave>;F3

由上述計算可知,與被調查企業的平均水平比較,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信息技術應用狀況相對較好,信息技術對這兩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也比較明顯,而對丙公司的影響則不明顯。被調查企業在采購、庫存、運輸、生產/加工四個環節信息技術平均應用狀況較差,銷售環節應用狀況較好。

信息技術對甲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要明顯大於乙公司,主要差別表現在采購和生產/加工環節。兩者在銷售領域都使用了多種信息技術,因此差別不明顯,但對多數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的企業,該環節的影響差異比較大。以下通過對比分析,將進一步探討信息技術對我國蔬菜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一、信息技術對甲公司績效的影響

(1)對企業效率的影響

規範了集團的基礎管理工作,使企業管理扁平化。通過對物流管理的理順、集團供應部與各分廠供銷科的合並、營銷物流中心與車間保管員的崗位整合等重組活動,集團的物流二級管理扁平化為一級管理。

以前甲公司管理部門的信息是通過層層彙總報表的形式進行傳遞的,領導每天需處理一大批各部門上報的各種報表。大量應用信息技術後,各部門通過局域網發布信息、報表,各級部門可以按不同的權限查詢相關的彙總報表和基礎報表,實現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一致性和透明化。

企業信息直觀可視,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依靠係統提供的各種直觀分析報表,管理者能夠迅速、準確地做出決策。如根據IQC(進料檢驗及供貨商評分係統Icomming Quality Control)每日的來貨質量檢查報表,係統能夠自動分析評估每個供應商來貨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合格率等,采購部在評估供應商時就有了可靠的依據。

提高了管理透明度,減少了溝通時間。傳統的管理方式,部門主管很難全麵、清楚的了解整個部門各項具體工作的完成進度。實施ERP之後,甲公司的部門主管每天隻要打開電腦就能了解到各項工作的進展和執行情況。如“進料檢驗狀況查詢”功能,能查到每次來貨在初收、IQC檢驗、貨品入庫和更新庫存等各個流程的完成情況。

加強了各部門以及各企業間的協同。ERP係統強調的是整體協調,企業內部每個部門或者供應鏈上每個企業都是緊密相連的鏈條上的一環,隻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整體都會受影響。現在甲公司各部門都會及時主動地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出現問題的部門。如原料規格不符時,生產部門和貨倉就會在第一時間通知采購部,采購部會在半小時內解決問題。

(2)對企業效應的影響

管理規模經濟性效應。實施ERP後進行的業務流程重組促進企業管理的集成化、一體化和規模化,擴大每個管理層次的規模,降低邊際管理成本。如e-HR係統利用軟件處理大量的人力資源日常管理工作,減少了很多重複勞動;在線的職務說明書不斷完善,為每一崗位提供了係統的工作方法;招聘、培訓、考核等均可在網上協同進行,免除了旅費等開支。

差異化經濟性效應。甲公司MRP等計劃、控製和通信的信息技術工具,使得市場銷售和生產製造部門有效的相互配合,從而縮短生產提前期,迅速響應客戶需求,為企業在非價格競爭方麵占據優勢提供可能性。

時效經濟性效應。信息技術的應用既提高了信息流流通速度又縮短了物理流通環節,甲企業通過搶先利用機遇,降低流通成本,贏得了競爭優勢。

決策效應。通過實施ERP後進行的業務流程重組促進甲公司管理結構的扁平化,提高公司決策效率,同時信息技術對供應鏈中信息流的控製為該公司改進經營和優化決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素質效應。例如e-HR係統的建立為甲公司開展職業指導和培訓提供了良好平台。由於食品企業員工受教育水平較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企業員工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員工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日益提高。

合作效應。日益嚴峻的出口競爭要求企業集中資源發展其核心業務和核心競爭力,而對非核心業務通過供應鏈外包策略等與其它企業協作的形式完成。甲公司圍繞蔬菜出口業務擁有多家子公司和合作夥伴,信息技術的應用較好的滿足了企業合作的需要。即使分布在不同地區,企業之間也可以以極低成本無障礙溝通。

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大量信息技術的使用為甲公司帶來如下直接效果:①客戶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限製,隨時訪問甲公司網站獲得相關信息;②甲公司能夠對各種銷售活動進行跟蹤,對客戶的需求動向和偏好進行分析;③甲公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得成本、利潤、生產率等信息,並根據客戶需求變化對產品、職能、網點等進行適時調整。

(3)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

成本優勢。信息技術有效的為甲公司降低了管理成本、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主要表現在:一是通過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和優化,可以剔除供應鏈流程中的多餘步驟,使流程簡單化、高效化;二是通過利用共享的電子數據交換係統和企業資源規劃等現代技術手段,提高信息流的精確性,消除信息扭曲現象,減少因信息交換不充分帶來的重複與浪費;三是通過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可以實現物流通暢,避免不必要的庫存成本和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