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農業企業信息化內部建設情況(1 / 3)

本次調查采用非全麵的抽樣調查方式,采用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等方式主要在四川進行了調查,另外在北京等地進行了少許調研。調查曆時2個月,調查時間為2007年7~8月。調查對象為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相關服務的企業,一個農業企業為一份樣本,訪談對象為農業企業中熟悉企業信息化進程相關人員。

調查分兩階段進行,首先進行了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參考了“原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於2001年對520戶國家重點企業和地方骨幹企業的信息化狀況進行的問卷調查及“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2005年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等調查報告,並結合農業企業信息化的一些特征設計了農業企業信息化內部建設調查問卷。問卷經一些專家修改後進行了試調查。在試調查過程中發現部分題目的設置存在問題,如農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以致選擇過於集中、對某些選項不太熟悉等。針對試調查中出現的問題,對問卷進行了修改,然後進入第二階段調查。由於農業企業分散的特征及筆者人力、經費、能力所限,本次調查共走訪農業企業160多家,完成問卷120多份,其中有效問卷102份。

本次調查將被調查的農業企業(簡稱為A類樣本企業)分為未進行信息化的農業企業(簡稱為A1類樣本企業)及已進行信息化的農業企業(簡稱為A2類樣本企業)兩大類。對未進行信息化農業企業主要從未進行信息化原因及未來打算等角度進行調查,對已進行信息化的農業企業主要調查信息技術應用、規劃和預算、建設效果、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及其他與企業信息化相關問題。

2.2.1 被調查企業基本情況

(1)被調查企業經營類型

(2)被調查企業規模

(3)被調查企業當前麵臨的主要問題

2.2.2.1 未進行信息化農業企業情況

(1)企業未進行信息化的原因

在未進行信息化農業企業的內部原因方麵,69.6%的農業企業選擇了“業務簡單,不需要信息化的支持”,顯示不少農業企業的業務比較簡單,信息化的迫切性並不高。同時,資金投入有困難(49.3%)、對信息化作用不了解(29.0%)、領導不重視(23.2%)、缺少信息化人才(20.3%)亦是農業企業未選擇信息化的內部原因。

在未進行信息化農業企業的外部原因方麵,69.6%的農業企業選擇了“周圍的同行都沒搞信息化”,顯示農業企業“隨大流”的現象嚴重。

(2)信息化效果預期方麵

在對信息化作用的認同方麵,未進行信息化農業企業的多數(72.5%)認為“獲取市場信息,擴大市場範圍”是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其次是增加客戶(53.6%)、提高工作效率(39.1%)、降低成本(24.6%)等。

(3)信息化建設可接受的投入

在信息化建設可接受的投入金額方麵,在做答企業中選擇1萬及以下占多數(51.7%),沒有企業能接受對信息化建設投入5萬元以上。

(4)所在企業對信息化的看法及打算

在未進行信息化的被調查農業企業對信息化下一步打算方麵,未見明顯的信息化建設意願,認為“有必要”及“打算未來進行”兩者的比例和未過半(49.2%)。

2.2.2.2 已進行(進行中)信息化的農業企業調查情況

(1)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

(2)企業建設信息化的原因及方式

(3)信息化建設評估

在信息化效果方麵,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被調查農業企業感到滿意的比例較小(15.2%),表示尚可的為36.4%,不太滿意的比例接近半數(48.5%)。

在企業信息化還存在那些問題或不足方麵,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被調查農業企業多數(57.6%)選擇了“缺乏信息化專業技術和複合型人才”,其次是“職工積極性不夠,不能很好配合”(51.5%)、“信息化效果不明顯”、“信息化有效投入不足”等。調查結果顯示,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人為因素存在較大問題。

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被調查農業企業多數認為信息化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方麵產生了作用,一些企業認為信息化在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庫存資金占用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及提供市場機會方麵有作用。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影響因素方麵,被調查的已進行信息化建設企業絕大多數將“領導重視”(75.8%)、“企業基礎管理水平”(75.8%)視為重要原因,其次是全員參與(51.5%)、信息化規劃(45.5%)、信息化過程管理(36.4%)、政府資金引導(27.3%)、供應商有力支持(27.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