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信息技術和信息係統

本書所指的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控製技術三者的綜合體為核心的技術群體,是以計算機為載體,對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包括各種軟件係統,如Windows操作係統,文字處理軟件,電子郵件以及萬維網等。信息係統(Information System,簡稱IS)則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為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的運轉和發展提供支持的應用係統。

由於早期的研究未能對二者加以嚴格的區分,因而在相關研究中“信息技術”和“信息係統”經常出現混用。事實上,麵向管理和應用的研究所涉及的一般是“信息係統”的概念,這一點在近年來國外的相關研究中正在逐步得到澄清。考慮到“信息技術”的提法在國內的廣泛影響,本書仍將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信息技術(IT)一詞。除特別說明外,本論文中“信息技術”與“信息係統”的含義基本對應且大體相當。

1.5.3 農業企業信息化與信息技術采納

農業企業信息化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管理等各項活動進行全方位改造和優化,建立靈活、高效的信息搜集、存儲、加工、傳播和反饋係統的過程,農業企業信息化能使農業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內外部信息資源得以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從而降低生產、經營和管理成本,提高經營、管理及決策水平,最終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采納的中文解釋有接納、接受、采用的意思,從字麵來看,采納是一個短期行為。而在英文中,采納的意涵並不局限於此。英文多用“Accept”或“Adopt”來描述,羅傑斯(Rogers)指出,采納是指個人和組織對創新認識和執行的過程。我國學者所運用的“技術采納”的概念源自“Technology Acceptance”或“Technology Adopt”的翻譯,本書所用的“技術采納”的概念不僅僅是中文字麵的短期行為意涵,而是尋找、決策、獲得、應用信息技術的持續過程。

農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可以視為是農業企業采納信息技術的過程,所不同的是“信息技術采納”概念較為理論化,“信息化”概念較為通俗、易懂。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包括組織層麵、個體(員工)層麵和過程層麵。組織層麵的采納行為是指農業企業領導(決策)層從組織角度決定引入(采用)信息技術的行為,實質是組織的決策行為;個體層麵的采納行為指的是農業企業員工接受信息技術及使用信息技術的行為,接受是指個體的主觀認可,使用是實際行動;采納過程是指企業多次采納信息技術的行為,企業應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競爭力並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具體來說,從信息化組成看,農業企業信息化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農產品生產製造過程的自動控製及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可稱為農業企業信息化內部建設;二是利用互聯網開展的電子商務活動,通過企業網站與社會各界溝通,實現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產品銷售等,如農業企業網站建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供應鏈集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