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研究方法
(1)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在研究過程中重視理論分析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農業企業信息技術個體采納行為及采納過程規律進行理論分析,構建相關模型,然後對模型進行了實證研究和實例驗證及應用。
(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相結合,用於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
(3)統計學分析方法:統計學分析方法是根據分析的對象和需要表達的分析目的,科學地選擇各種分析方法組合使用,以追求深刻認識客觀規律及其數量特征的研究方法。本書主要采用SPSS15.0進行描述統計、交叉列聯分析,對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進行研究,借助AMOS7.0進行因子分析,解釋與驗證推理及假設的正確性,用於農業企業員工信息技術接受與使用行為實證研究。
(4)調查研究:通過對事實的考察、材料的搜集及調查問卷來認識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運用結構化問卷調查探討信息技術個體采納相關現象之間的聯係。
1.4.2 技術路線
根據以上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4.3 創新之處
(1)在研究思路上進行探索。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研究內容牽涉麵甚廣,為更好進行相關研究,本書分析了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螺旋成長的過程,從動態和靜態“兩個角度”,組織、個體、過程“三個方麵”對我國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進行研究。本書在分析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過程的基礎上,尋找切入點,並結合農業企業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提出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的研究視角。這不僅能夠深化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研究,而且使相關研究更為係統、科學。
(2)積極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豐富農業企業個體信息技術接納行為研究的方法論。運用行為科學相關理論分析個體信息技術接納行為,使用結構方程模型的建模方法,並應用AMOS工具對我國農業企業員工信息技術接納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論對農業企業信息化有借鑒意義。以往國內學者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探討農業企業員工素質較低、信息技術人才缺乏等層麵,未更深入分析農業企業員工接納信息技術的行為。本書借鑒相關研究成果,定量研究了農業企業員工不同的動機信念、信息技術認知的差異對信息技術接受和使用行為的影響,彌補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3)從動態角度探討我國農業企業信息技術采納過程規律。結合我國農業企業的發展特征,提出基於生命周期的我國農業企業“雙層、多階段”的企業信息化成長(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得到實例驗證並進行了應用,為我國農業企業分步驟、多階段實施信息化提供理論支持。
(4)借鑒TOE框架構建我國農業企業信息技術組織采納決策模型,從“技術-組織-環境”的角度分析農業企業進行信息技術組織采納決策時應考慮的因素,以便更科學的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