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 曹操的貴人(1 / 2)

陳留郡緊挨河南尹部,如果一旦四方諸侯起兵討伐董卓,陳留郡便在討伐董卓的前沿。

張邈對曹操說道:“孟德,本郡襄邑有一名士衛茲,前不久離開洛陽,現在故裏。這人品行高尚,他不為激詭之行,不徇流俗之名。見識深遠,頗具謀略。我當修書一封,請他相助孟德兄。”

曹操早就聽過衛茲大名。衛茲,字子許,乃陳留襄邑人,他品行高尚,明慮淵深。當年為車騎將軍何苗征辟為幕僚,何苗被殺,到楊彪為司空時,又被楊彪征辟。在京師曹操雖然碰見過衛茲,卻沒曾跟他打過交道。據說他一直記恨董卓鞭屍何苗,又見漢室傾蕩,他便潛回家鄉。

曹操雖說有曹洪、曹仁、曹純等本族兄弟,以及夏侯惇、夏侯淵等世交。但非同族人,就隻有司馬懿與王圖兩人,實際上現在曹操可以說是孤身一人,身邊沒有一人相助。衛茲乃當地名士,如果的他相助,則募兵之事可事半功倍。當即不停向張邈道謝。

曹操歇息一夜後,翌日,持張邈書信,往東南向己吾而去。到達襄邑後,曹操便往衛茲府上求見。

衛茲一個多月前潛回陳留郡後,被張邈派回故裏募兵。

衛茲回到襄邑後,已經募得義兵千餘,這時正領兵操練完畢,在府中歇息。衛茲雖然回到襄邑,但是卻也時時留意京師動靜。曹操參與謀劃行刺董卓雖然到之時隻有數天,但是隨著董卓緝拿曹操的文書早已傳遍天下。衛茲聽到曹操消息,由此對曹操充滿敬仰之意。他聽到曹操在府外求見,立即命人大開儀門,親自出來迎接。

衛茲迎曹操進府中坐定,衛茲看著曹操,問道:“孟德公啊!如今董賊勢大,不知您有何對付良策?”

曹操搖頭微微笑道:“子許啊!我在京城之時,曾故意親近董賊,以便相機除之。如今董賊雖獨霸京師,手握朝綱,雖然任用士人,但是他欺主弄權,橫行於朝,天下士人之心豈能服之?董卓看似強大,卻不過匹夫而已,遲早必亡!隻要我等豎起義旗,廣招天下豪傑,然後合兵討伐董賊,何愁大事不成?今曹操特來府請子許與我共成大事!”說吧,遞上張邈書信。

衛茲接過書信,當場拆開閱讀。衛茲看了信後,又把信放入信封之中。

衛茲又與曹操分析了當今局勢,心中對曹操的看法非常認同。想道:“平天下者,必此人也。”他答道:“大漢亂生久矣,非出兵征討四方叛亂,又有什麼辦法平定天下?曹公心懷匡國安民之誌,令衛茲佩服,願助曹公成就大功!”

曹操聽了非常高興,上前執著衛茲雙手道:“我曹操能得子許相助,必能替大漢掃除叛逆,成就一番功業!”

衛茲可是陳留郡的豪富世家,是陳留最大的土豪,不過此土豪為人輕財重義,也是當地清流派的重要領袖。他曾拜大儒郭泰為師。曹操在陳留之舉,令衛茲十分讚賞。如今他親自見了曹操.並與之一席交談之後,就更加感慨了,逢人便說:“日後平定天下者,非曹孟德不可!”

當即衛茲開始變賣家資,相助曹操在己吾募兵。

以衛茲的地位聲望替曹操宣傳,加上他本人又帶頭捐出巨款,因此,很快得到地方有力人士響應,出資者尤眾,立刻解決了曹操的困境。

衛茲死後,曹操非常傷心,特別立祠祭祀,以感謝他的恩情。衛茲的兒子衛臻,在曹操後來當政後即任要職。並在曹操死後的魏文帝、魏明帝朝中,皆任要職。由於曹操在世時賜予的特權,衛臻成了朝中非常敢言的正直諫官,對曹魏的貢獻很大。

曹操便把衛茲早先募得的一千餘義兵編為一曲,下設兩屯,由衛茲統領。在義兵中選拔壯勇為隊率、什長、伍長,曹操親自向他們傳授領兵練兵之道。所募義兵本是莊戶出身,這些成了曹操的私兵了。但是在數天操練過後竟然隊形嚴整,操練的有模有樣。衛茲看在眼裏,對曹操欽佩不已,道:“兵之興者,自今始矣!”

曹操將招募的人馬,屯駐在陳留附近的襄邑,在那兒占據了一個很大的地方,開始了他的艱苦建軍事業。

在練兵之前,要先造兵器。曹操懂得如何量才用人,他首先在招募的新兵中進行了一番調查摸底,了解誰曾為鐵匠、木匠、磚瓦匠,等等。他將這些人都發動起來,磚瓦匠趕做磚瓦,用以建造工坊;木匠則做好支架、門窗。於是,打造兵器的幾排工坊就建起來了。

糊好幾十個爐子,做好幾十個風箱,從新兵中挑來幾十個鐵匠,紅紅火火的鐵工坊就正式開工了。鍛打聲叮叮當當,從早到晚。紅紅的爐火,將那一片地方映照亮了。明明暗暗,閃閃爍爍,十分壯觀好看。

就在這打造兵器的幾排工坊中,經常看見一個頭不高而壯實的中年男子,他赤膊著上身,時而在這個爐前,時而在那個爐前。他有時幫著拉扯風箱,有時揮錘幫著鍛打。幹得十分賣力,臉額上浸出了汗,背心上冒出了汗。爐邊映紅了他的臉,烤紅了他的眼睛,也將他的身影投映在地上,拉得老長。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曹操。隻有極少數人認識他,更多的人並不知道他是誰,因為他不著官服,人短貌醜,說他是一個地道的黑鐵匠一點不過分。有一次,他正在一個爐前揮錘幫著鍛打,曹洪找來了,喊了一聲“曹將軍”,向他報告事情。那兩個已有些懶散的鐵匠學徒兵聽了,萬分驚訝,待真正弄清確實是曹操後,竟然感動得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