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未開口的司馬懿聽到黨人這個字,心中確是暗想,黨的繁體字是黨,不是口的上麵的腦袋頂三把刀,下麵是個黑字麼?這個字可真貼切,嘴上的功夫是比刀厲害,心裏是很黑。
張邈道:“曹公確實氣度宏大,膽識過人。當今董卓獨占朝政,西涼軍十分厲害,我們整個大漢,尚無可與之抗衡者。而曹公竟有從零開始,大張討伐之誌,實令人敬佩不已……”
曹操道:“天下無難事,隻要有心人。何況以董卓論,目前雖是盛極一時,朝廷雖為其獨霸,但文武百官有幾個傾服其策?再說西涼軍雖強大,但並無軍事訓練和其他驍騎勇夫而已。更何況京城內外,民心意願所向,全對西涼軍不利。而我之招募義兵,完全是從天意,順民願,則必如幹柴之遇烈火,其蔓延燃燒之勢,必如江海天雲……”
張邈點頭道:“曹公所言,甚為有理。隻要你有這等見解和雄心,焉有不成大事之理。我張邈雖不才,但也能助曹公一點小力。早在此前,兗州刺史劉岱劉大人就說起過反董卓的事,今日有你來重新舉兵,劉大人定會積極支持。”
曹操太高興了,自己什麼都沒有,一來陳留居然馬上得到了父母官的全力支持,於是一陣興奮,說道:“喝酒,喝酒。”
張邈說:“咽喉之道,已暢通如也!”
曹操哈哈大笑起來,張邈也笑了。席間的眾人一看兩人聊得如此順利,又是一陣哈哈大笑,於是擎盞相碰,一飲而盡,熱酒熱腸,好不快活。
曹操得到張邈的支持,便又在陳留廣大地區張貼告示,廣為募兵。曹操在募兵告示上明確寫出,當今朝廷因董卓霸占而朝綱顛倒,乃是國之不幸,民之大難。今廣為招募義兵,旨在討伐董卓,為國去賊,為民去禍根。
告示一出,反響極大,陳留城鄉廣大地區,凡有識之士都議論此事,都稱曹操募兵乃正義之舉,並鼓動青壯年前去應招。因此募兵極為順利,不長的時間內,竟募集數千眾。
募兵處熱鬧非常,氣氛感人,有不少弟兄二人同時應募的。還有一對父子要求同時應募,兒子十六歲,父親年齡也不大,不過三十五六。但由於是父子,募兵處不予登記,但父子二人態度堅決。
負責登記的人隻得稟報曹洪,曹洪也為難,便向曹操請示。曹操聽了,當然十分高興,因為由此可以看出百姓響應的程度。看來他在告示上明文措辭之舉是非常正確的,而百姓對於董卓擅權,擾亂朝政,也是十分痛恨的。百姓思治,渴望穩定和繁榮,他曹操也隻有順應民意,才可能成大事。
盡管曹操很欣賞百姓的踴躍和主動,但對於那父子的同時應募,仍不表讚成。他親自去見那對父子,對他們說:“你父子如是積極應募,我曹操感激不盡。但是,父子同時從軍,終為不妥。任何人都上有老父母,下有妻兒子女,男丁去多,豈不影響生計?自古有家、國、天下,國家者,國與家之共稱,家不興,國將何盛?兵將何強?”
曹操是在募兵處當眾講這番話的,在場的人無不感慨。於是,曹操又留給了大家一個很近情理的好印象,消息傳開,不少人又都衝著這一點來應募了。
真所謂好事成雙,曹操得到了陳留太守張邈大力支持的同時,有又一土豪給了曹操全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