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官民勾結(1 / 3)

第九十九章官民勾結

如今是中平六年,陽都已然是大治。曹操曾經說過:“三年耕有九年儲,倉穀滿盈,斑白不負載。”當然這句是在曹操的詩詞裏麵,如今在陽都變成了現實,而且遠遠的超過了曹操詩中所講。

陽都變得很富庶,不是一般的富庶,那簡直是富得流油。而陽都時下誰最富,隻要是青、徐兩州的人會脫口而出“陽都臥龍子”。

“大漢誰最富、陽都臥龍處。”已然是一個讓人流口水的說法。

不過諸葛亮如此富得流油,可並非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其中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劉縣令。

劉縣令外地人,一個小小的縣令,奉公守法。跟著第五仙人與臥龍子混了一段時間後,那可變了,變得油滑地違法為民。

這些要從當時的稅收說起。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一直到京杭運河開通前,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以農業稅為主。國庫收入的組成結構,在漢武帝時候有了點變化,漢武帝時期由於要打仗,打仗需要錢,英明神武的漢武帝就變著法的增加了很多稅種。但是種地能征收多少稅呀,當時的產量就那麼點。於是漢武帝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包括,賣了一些官。當然賣官的壞處漢武帝是心知肚明的,於是還請了一個理財高手桑弘羊。這個哥們不簡單,深得管仲的真傳,經商賣鹽!搞了一個鹽鐵專賣。民間不讓你買賣鹽鐵。就這麼一招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哪怕是諸葛亮的前一世食鹽也是國家壟斷經營的。

諸葛亮哪裏知道這麼多呀。直到前年的某一天縣令從叔父諸葛玄那裏灰溜溜的走了出來。從那天起諸葛亮深知當時的苛捐雜稅是如何的厲害。

“劉公,何故鬱鬱不歡?”諸葛亮問。

“公子,一言難盡呀,我們先去第五仙人那炒盤菜,喝點小酒,慢慢道來!”劉縣令一見諸葛亮算是見到了親人,拉著諸葛亮來到了廟裏,還是管仲的廟。

酒菜已經上桌,縣令取出了算盤,第五仙人也取出了算盤。

諸葛亮忙問:“你們幹嘛?”

“算稅,數錢!”

“誰家的稅?”

“陽都的稅!”

“娃娃,開始吧!”第五先生指著縣令說了。

“田稅,三十稅一。”縣令開口道。

“諸葛家的娃娃,你知道今年總共打了多少穀子?”第五仙人幫著問。

“不知道,你問劉公!”諸葛亮回答。

“我也不知道呀?我沒有去統計,很累的!也沒有辦法量呀!”縣令沒有說謊,如今的陽都的田都可以梯田了,很多高處的地方都可以引水上去,每家的產量又提高了不少,可是縣裏的衙役一去稱收了多少穀子,一家家都打哈哈,不給秤。

“麻煩,按以前的繳吧,這個稅是應該繳的!也不多,才三十分之一!”

“嗯,就按第五仙人說的辦!”縣令大爽,因為一家家去稱糧食的確很麻煩。這樣省下了一大筆稅!

“芻稾稅,每百畝55錢。”縣令又說。

“我們縣有多少頃田地呀?”第五先生又問?

“第五仙人,我你是了解的,我沒有學會勾股定理,這個田畝有多少我不曾知曉!”

“糊塗,身為縣令丈量田畝都不清楚,丈量麵積怎麼要用到勾股定理呢?這樣,以前是多少就按這個數往上報。這個不能少了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