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辛酉日,葬大行皇帝孝靈帝於洛陽西北二十裏的文陵。
何進又稱病。剛剛殺了三人,何進這次是真留下了心病。
死去皇帝入土,大將軍何進居然聲稱有病,不參加大行皇帝的安葬儀式,這個行為當然引起了清流士林非常強烈的反感。
反感就反感吧,何進才不管這個,太皇太後一家子兩個人都弄死,劉協沒有了靠山,劉協也不能出來蹦躂。如今自個兒的外甥劉辯為皇帝,自己何家獨攬朝政,一個卑微的屠夫之後,能到這個份上,那可是光宗耀祖了。
七月,朝廷徙渤海王劉協為陳留王。
自從靈帝駕崩後,老天也邪門,連綿雨水,下個不停。
雨水下個不停,對於大將軍來說卻是一個好機會。清流士人認為這是天人感應,有人說這是大將軍三連殺而引起的。大將軍哪裏能讓這些人胡說八道,顯然是那些高官屍位素餐導致的。
於是朝廷認為不停的下雨是上天示警,為了讓上天息怒,朝廷罷免丁宮司徒之位。一看雨還下,繼續罷免了一堆人,提拔了一堆大將軍幕府裏麵的人。
此時袁紹來了,一直說袁紹是“四世三公”之後,所謂的“四世三公”就是四輩人中間都出了“三公”,三公指的是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太尉的官位。
實際上“四世三公”連著的四輩中不止是四人,而是五人都位居三公:袁紹高祖父袁安、曾祖父袁京、祖父袁湯、生父袁逢、養父袁成。
同樣為“四世三公”的,同時期還有一家,就是弘農楊氏也就是楊修的那一家子。
安帝——楊震——太尉;
桓帝——楊秉——太尉;
靈帝——楊賜——司徒;
獻帝——楊彪——司徒;
袁紹家這份家譜非常不得了,當時的獨一份。除了皇帝的家譜之外,曆史上比袁紹一家更輝煌的可能沒了,四輩人有五個都做到了三公這個級別的官,而且還是連著,可以說是個官場奇跡,也打破了我們中國人“富不過三代”的傳統。要知道,爵位可以世襲,比如王爺,王侯什麼的,三公這種官可沒有世襲的說法。
袁紹小檔案:
袁紹,字本初,男,生於公元153年。
民族:漢
出生地: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
高祖父:袁安(司徒、司空)
曾祖父:袁京(司空)
祖父:袁湯(司徒、太尉)
生父:袁逢(司空)
養父:袁成(司徒)
養母:劉氏
叔父:袁隗(太尉、太傅)
兄弟:袁術、袁胤、袁遺
子女:袁譚、袁熙、袁尚、袁買
外甥:高幹
所以,袁紹是個典型的“官五代”、袁紹是一個充滿了理想和抱負的人。
袁紹,士人的代表,對宦官恨之入骨,於是袁紹進言:“大將軍,你如今為大將軍,以前的大將軍竇武欲誅內寵卻反被宦官所害,隻因軍隊沒有被竇武完全掌握,所以自取其禍因而滅亡。如今大將軍掌管京城兵馬,部下都是俊傑名士,樂於為您效命,事情全在您的掌控之中,這是天賜良機。大將軍應該一舉為天下除去宦官這個大患,以垂名後世,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啊!”
對於袁紹的話,何進不得不聽,別看由大將軍舉薦或者拉攏過的士人名單很長。伍孚、荀攸、王允、鄭泰、荀爽、華歆、孔融、申屠蟠、王謙、盧植、劉表、王匡、鮑信、張邈、劉岱、韓馥、蒯越、陳琳、鄭玄、逢紀、邊讓等等。
但是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袁家推薦而來的。另外何進有著深深的自卑,自己雖然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但是因為出自寒門,在士人眼裏隻不過是一個屠家子、外戚而已,內心深處壓根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