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酷刑手法(1 / 3)

司馬懿舉著渴烏劍,慷慨激昂道:“兩位叔叔,可識得此劍?”

黃琬搖頭。

鮑鴻點頭然後又搖搖頭說:“仲達,皇上曾使交代過我,由您持此劍可獨斷專行,有不從命者可‘先斬後奏’。不過此劍來曆我不曾知曉……”

司馬懿心想,你丫想什麼呢,我就要你說出這個劍代表什麼就行,廢話真多。於是司馬懿又看了了黃琬。

黃琬見識多廣,隻見黃琬接過話茬道:“此劍莫非行尚方寶劍之責,可先斬後奏。”

司馬懿一聽來勁了,真有尚方寶劍呀,司馬懿趕緊問道:“黃豫州,尚方寶劍有何來頭?”

“仲達,你可曾聽說朱雲折檻之典故?”

司馬懿搖頭。

“昔日,成帝時槐裏令朱雲,曾上書切諫,指斥朝臣屍位素餐,請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以厲其餘。安昌侯,乃帝師也,是故,帝大怒,欲砍殺朱雲,朱雲見情況不妙,逃之,最後爬上殿堂之欄杆跳開。成帝持劍未成殺得朱雲,把欄杆折壞。後成帝醒悟,命保留折壞的欄杆,以表彰忠心耿直之臣。”

司馬懿趕緊點頭,心想這個朱雲挺牛的,皇帝親自砍他,他居然逃跑。

這個典故不錯,黃琬與鮑鴻看來已經認定了這個劍有尚方寶劍的功能,司馬懿決定加把勁,強化一下這個渴烏劍的功能。

因為司馬懿的身份非常尷尬,他隨鮑鴻前來,沒有任何官職,隻有這把劍。

而漢靈帝辦事情丟三落四的,給鮑鴻的交代應該算比較清楚。

其它的可能就是交代得不清不楚。

“兩位叔叔,當今聖上本想禦駕親征,無奈聖上乃九五之尊,身係社稷,怎可親臨險境,故眾臣阻擋。當今大皇子與二皇子,以孝悌為先,欲代當今聖上前來,小兒聞之,不忍,乃自請,願受長纓,必羈賊首而致之闕下。當今聖上遂賜小兒此劍,此劍名渴烏,渴,饑渴之意也,烏,三足烏之意也,此劍出鞘當飲奸佞,惡賊之血……”

司馬懿邊扯,邊看兩位的表情,一看兩位深以為然。開始講正經的了。

“兩位叔叔,當下,持此劍斬夏閹豎,符不符法度?”

黃琬與鮑鴻點頭。

“兩位叔叔,持此劍斬夏閹豎,用他的頭祭旗,能不能鼓舞我軍士氣。”

黃琬、鮑鴻點頭。

突然鮑鴻拍掌說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我軍部署完畢之時才取閹豎之頭,隻因此時要祭旗,哈哈……”

鮑鴻話音未落,黃琬撫掌大笑:“仲達,閹豎之頭或許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應叫以德服人,不,應叫恩威屈兵……”

司馬懿一愣。

黃琬道:“昔日,侍中張鈞上書言:‘斬十常侍,懸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今斬夏閹,懸頭陣前,我看,蛾賊必自消。”

+++++++++++++++++++++++++++++++++++++++++++++++++

三人於是分頭調兵遣將,各縣部曲得令,紛紛前往葛陂湖附近。

夏惲,醒了,他被很好的招待著。在一個大的營帳裏,逃,幾乎不可能,周邊都為豫州兵。這些人他無法行賄,他身上也沒有錢財,開個白條沒有人理會他。

但他不甘心,他在等機會,他相信總有某個細節會有破綻。

羊大嗓很糾結,他想投降,大部分人都想投降,但是有一部分人持觀望態度,有一部分人則沒有表態,他知道這部分人,不會投降,因為他們是鐵杆的蛾賊。‘大賢良師’是他們的精神寄托,羊大嗓為賊多年,知道此間道理。要說服這些人他還需要一些時間。

黃琬胸有成竹,不論有沒有西園軍他也有把握蕩平這群蛾賊,因為他的麾下數目上跟蛾賊差不多,蛾賊人數不少,但是可戰之兵不多。況且蛾賊方麵的反饋越來越正麵。

鮑鴻很得意,因為他知道了生財之道。那就是貪汙與謊報損失,還有走私。

貪汙主要是貪汙繳獲的錢糧輜重等等。謊報損失,主要是謊報戰馬的損失,然後他可以從朝廷得到補充,他的戰馬都是良駒,絕非民間的駑馬可比。這些馬匹賣給豪強武裝可換了巨資。

他還把一些軍需賣掉。他現在明白了為什麼張讓居然向皇甫嵩索要5000萬錢。

現在他認定皇甫嵩有自己的小金庫,否則他不會部下有貪汙行為,皇甫嵩不但不責備還給他錢。

最讓鮑鴻意外的是,在汝南此地,他繳獲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錢幣與器物,這些錢幣顯然不是當朝的錢幣,器物中不少是青銅器,有一些鼎,還很沉,這些鼎他正不知道如何處理。蛾賊比他想象中的有錢多了。

司馬懿很謹慎,他在下棋,此刻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棋子,而是一個對弈之人。

他在想每個細節。

目前的態勢他很滿意。

+++++++++++++++++++++++++++++++++++++

黃琬、司馬懿、鮑鴻三人來到,他們要好好的招待天使。還有幾天他們就要取夏惲的項上人頭。此刻他們要好好招待,猶如犯人行刑前要好好讓他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