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賣官的皇帝(3 / 3)

和一般人想象不同的是,黃金計量不像現在以克論,或者以兩以錢來計量,而是以斤論,非常大氣。漢靈帝時候一斤黃金大體上值一萬錢,價格實在非常溫柔。那個時候沒有錢莊,人們之間的交易還出現了倒退,不少是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階段。

曹嵩天文數字般的一個億,如果用五銖錢支付保守估計也有36萬公斤,約合360噸!即使全部采用黃金支付也要一萬斤,而當時一斤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半市斤左右,大體上兩噸半黃金,馬都要累死幾匹!

曹嵩如此闊綽,漢靈帝大為震驚,震驚之餘是感動。問題是靈帝把原來的太尉位置許給了——崔烈。崔烈花了500萬錢,漢靈帝先許了一個司徒,然後提升當太尉。

曹嵩是古今第一官迷,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古今第一財迷皇帝,很快漢靈帝決定按經濟規律辦事。於是曹嵩斥一億錢巨資,他咬定的就是要當太尉。

然而,曹嵩目前隻是繳納定金,如果他知道他的太尉之能當一點點時間,不知道他是何感想。曆史上,曹嵩當太尉的時間,滿打滿算,不過半年。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億錢,半年太尉,又被漢靈帝耍了。也別怪漢靈帝,當時的三公原本就最難當,尤其是靈帝眼中,各級官位,不管是縣令還是三公,都是搖錢樹,賣!

買完了,怎麼辦?

把人撤了,空出位置接著拍賣!

一個空頭官位的一個官印,居然讓靈帝勤洗勤換,操作簡便,如此一本萬利的買賣。話說曹嵩居然花1億錢買了半年的太尉。絕對不會會做虧本的買賣呢。絕對不是為了獻愛心,為了炫富、為了好玩,失去的東西他會施展吸金大法加倍撈回來的。至於如何吸金,我們不得而知。曹嵩除了是為了當官癮,其實還有一個方麵的考量。這個東西比金錢更有價值。

那就是兒子曹操的前途。

在漢靈帝時期,要想入仕途容易嗎?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說它困難其實很容易;說它容易,其實很困難。這裏就涉及到一個選官製度的問題。我國古代的選官製度經曆四個時期的變化:秦朝以前實行貴族世襲製,秦漢時期的察舉製,魏晉以後的九品中正製,隋唐以後的科舉製。貴族世襲製簡單地可以概括為兩個字:接班。老子是什麼官爵,兒子今後接班還是什麼官爵,一個金飯碗,世世代代傳下去,慢慢吃利息。

漢朝既不是世襲製也不是科舉製,有自己的選官製度——察舉製。

察舉製說白了就是推薦製度:太守、州牧、九卿等二千石以上高級領導幹部看誰有才,看誰順眼就把他作為孝廉或者秀才推薦給朝廷,經過上級考察合格後出來做官。

光忙著推薦別人,自家的孩子咋辦?

放心,這點朝廷早就為你們考慮好了——任子。

凡是任期滿三年的高級領導幹部(二千石)的公子哥兒可以走綠色通道自動獲得晉級資格,連一般待定、考察程序都免了,這種人性化的照顧措施叫任子。

當然曹操此等人物,當然不需要曹嵩的庇護。

++++++++++++++++++++++++++++++++++++++++++++++++++++++++++++++++++

且說司馬朗與袁譚由著性子,聊著當朝的怪事。隻見司馬懿有手在桌子上畫來畫去。袁譚不由奇道:“仲達,汝有何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