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爪哇從馬魯克、塔爾納特、安波那進口的丁香
班達亞齊的肉豆蔻
邦達、爪哇和馬六甲的肉豆蔻皮
馬拉巴爾的胡椒
錫蘭的肉桂
辛德和拉合爾的甘鬆香油
孟加拉灣地區蘇拉特的薑
馬拉巴爾黎凡特的珊瑚
辛德和坎貝的硇砂
婆羅洲(中國附近)的香樟
阿拉伯菲利克斯的沒藥
坎貝和拉合爾的硼砂
中國及君士坦丁堡的明礬石
波斯的愈傷草
科欽、中國和馬六甲的蘆薈
勃固和巴拉瓜特的蟲膠
阿勒曼尼的金蕈
阿拉伯菲利克斯的沒藥樹脂
巴斯拉的羅望子
巴爾薩拉和波斯的藏紅花
馬拉巴爾的馬錢子
撒庫特拉的龍涎香
辛德和坎貝的靛藍
中國的精細絲綢
阿拉貢的蓖麻油
勃固和坎貝的鴉片
阿拉伯菲利克斯和亞曆山大裏亞的棗
雅法的阿拉伯膠
塞浦路斯和坎地亞的鴉片酊
波斯的青金石
土耳其多地的金色油漆
波斯和中國的大黃
雖然以上隻是巴萊特清單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證明中世紀的歐洲對亞洲出產的奢侈品甚至必需品的需求程度。阿拉伯人壟斷了此類貿易。鑒於除了金銀幣,歐洲能夠拿出來與這些商品交換的東西不多,導致貴金屬不斷地從西向東流動,使得蘇丹及其哈裏發們越來越富,所羅門王的巨大財富也是如此積蓄起來的。亞曆山大城幾乎是所有這些貿易的中心。歐洲的大多數國家發現,有必要在該城建立工廠,以保障其商人(他們都在亞曆山大港收購東方奢侈品)的利益。1172年左右,圖德拉的猶太人本傑明訪問了亞曆山大城,對該城做出如下描述:
這個城市奉行重商主義,能夠為所有國家提供一個很好的市場。來自所有的基督教王國——瓦倫西亞、托斯卡納、倫巴第、普利亞、阿馬爾菲、西西裏、拉古維亞、加泰羅尼亞、西班牙、魯西永、日耳曼、薩克森、丹麥、英格蘭、佛蘭德、艾諾、諾曼底、法蘭西、普瓦圖、安茹、勃艮第、梅地亞那、普羅旺斯、熱那亞、比薩、加斯科尼、阿拉貢和納瓦拉——的人都可以在這裏找到。還可以看到安達盧西亞、阿爾加維、非洲、阿拉伯的伊斯蘭教徒,以及印度、薩維拉、阿比西尼亞、努比亞、也門、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希臘和土耳其等國家的人。他們從印度進口各種各樣的香料,賣給基督徒商人。這個城市充滿了喧囂,每個國家在這裏都設有自己的客棧。
在所有這些國家中,意大利距離亞曆山大城的航程最短,因此直到13世紀末為止,與東方的貿易大部分落入了意大利人的掌控之中。最初,阿馬爾菲和比薩是主要港口,而且如我們所見,水手使用的羅盤是在阿馬爾菲得到了完善;但是不久,兩個分別位於意大利周邊兩片海域的海港城鎮,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優勢脫穎而出,它們就是熱那亞和威尼斯。這兩個城市長期以來處於競爭狀態,爭奪港口貿易的壟斷權。走海路的話,從威尼斯出發更加直接,而熱那亞後來需要和君士坦丁堡貿易,又開通了北方的陸路與中國交易。東方的香料、珠寶、香水和原材料等從威尼斯裝船,向北運往奧格斯堡、紐倫堡、安特衛普、布魯日和漢薩鎮,當地人用他們從事漁業和紡織業獲得的黃金換取這些貨物。英格蘭將其出產的羊毛運到意大利,換來東方的調味料和香水以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