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冀站了出來道:“啟稟皇後,國不可一日無君、臣不能一刻無主。還望皇後早作決定。當務之急,早立新君以安民心。”
玲瓏和紀兒兩個人一齊扶起哀哀痛哭的沈皇後。她站起身來用手試了試眼角的淚珠道:“先皇暴斃,沒有留下遺詔。”說到這頓了一下,看了一眼眾臣子緩緩道:“眾卿家現在本宮這裏有兩位人選,一位是清河王淩宣,一位是西陵王淩徹。依卿家之見立哪位做皇帝合適啊?”
沈翼朗聲道:“啟稟太後,臣主張立清河王淩宣為皇上。”
其餘臣子知這沈翼是皇後的哥哥,又見他一副胸有成竹之意。心下都明白,皇後和他都有意立淩宣為皇上。至於征詢臣子們的意見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再看他囂張跋扈的樣子,大臣都隻敢隨聲附和,不敢違聲。
這時司徒莊見走出來躬身正色道:“啟稟太後,臣認為西陵王淩徹以明德著稱。可謂最佳人選。”
司空韓智也走出來躬身道:“啟稟太後,臣認同司徒的意見。況且清河王年方十歲,怎能擔此大任。而西陵王已過加冠之年論心性、論智謀是最適宜的人選。”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有幾個臣子見司徒莊見、司空韓智舉薦西陵王淩徹,知道是為了消弱沈氏集團的勢力,隨即紛紛附和他們的意見。
沈翼見眾臣子如是說,便提高了聲音道:“不防聽聽司馬彌渡的意見。”
這位彌渡可是沈翼一黨,托賴他的關係年紀輕輕就坐上了大司馬之位,其實不過是一傀儡。
沈翼給他使了一個眼色,他自然心神領會,站出來躬身道:“啟稟太後,臣以為立清河王淩宣為最佳。縱然清河王年幼。但臣聽說清河王聰明伶俐,勤奮好學,隻要為他選一位德才望眾的師傅教他學習。加上朝中有諸位肱股大臣輔助國事,況且還有皇後臨朝聽製。縱然年幼也無妨。”
司空韓智冷笑道:“但憑其孩童的十餘歲孩童的智慧,可以有多合適?朝臣治國,如何治?何以治?彌大司馬,你似乎信心十足。試問當今形勢西北匈奴連年興兵來犯,諸蠻作亂。倘若四方知道,我大漢天下乃幼主臨朝,臣恐怕戰事即起。”
沈翼道:“現在我朝精兵百萬,小小匈奴何足掛齒。請皇後即刻下旨立清河王為帝。”
司徒莊見冷笑道:“不知沈大人極力推薦清河王為帝是真為大漢天下百姓著想,還是有別的目的?”
沈翼被人看出了心中所想,惱羞成怒。突然‘唰’的一聲拔出寒氣逼人的寶劍望著群臣,厲聲喝道:“我沈翼之心,上可對蒼天日月,下可對黎民百姓。既然清河王能勝任皇帝,眾人何必舍近求遠,立什麼西陵王呢?如果誰不服從在下的提議,就休怪我手下無情了。”
說著舉起寶劍,眾人一看他的樣子知道他是來真的。如若不答應,必定血濺當場,無可奈何紛紛表示同意。
沈翼敲山震虎,見這個下馬威震得眾臣子噤如寒蟬,心下暗自滿意。看了看眾人麵露得意之色,把寶劍插在身後,對皇後躬身道:“請皇後頒旨立清河王淩宣為皇帝。請新皇速速進京,接受龍授,擇聖日上朝。”
沈皇後看了一眼眾臣子,微微得意一笑道:“既然大家都擁立清河王淩宣為新皇。那哀家就依眾卿家意願立清河王淩宣為新帝。來人,擬旨。”
幾日後,沈翼率領眾大臣以皇帝的儀仗迎接清河王入皇宮。就這樣淩宣在外戚的一手操縱下當上了皇帝。
三天後,淩宣身穿嶄新黃袍,頭戴皇冠,被黃門擁簇著登上了皇帝寶座。
眾臣子下跪口頭,三呼‘萬歲’已畢。
沈皇後威嚴的坐在皇帝寶座後麵心裏略過一陣陣得意之情。隨即頒旨:“我大漢皇帝駕崩,新皇今日即位,由於他尚且年幼,暫由本宮秉政。請皇上降旨。”
淩宣大約沒見過如此場麵,仍舊坐在那裏發呆,身邊黃門用手輕輕推了推他,才使他清醒過來。回頭衝黃門一點頭,黃門走上前打開聖旨扯著公鴨嗓子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自登基之日,當行禮儀之道褒獎忠臣。冊封嫡母沈皇後為太後。冊封沈冀為大將軍賜大將軍舉薦高位賢才的權利。以上請太常寺擇吉日行冊封之禮。”
“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又是一陣三呼萬歲。
他又按照事先擬好的文稿向朝臣們背誦宣告:“朕尚年少,奉承天命接續大位。仰賴先皇之天靈,中仗皇太後之秉鈞,下托眾文武之力輔,定能振大漢之天威,給萬民以豐足,天下太平,皇業綿亙,無窮無盡,朕願與眾卿共勉之。”
“臣等願遵聖命,誓為大漢獻忠。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