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帶菜屬為海帶目的1屬。孢子體黃褐色,幼期卵形或長葉形,單條,在生長過程中不斷羽狀分裂成數個裂片,有隆起的中肋,有毛窠,無黏液腔,但有點狀黏液細胞。藻體由假根狀固著器、柄部和葉片3部分組成。成熟的藻體在柄部兩側延伸出折疊狀的孢子葉,肉厚且富黏質,其上密生孢子囊、隔絲和孢子囊間隔,和海帶一樣,葉片有表皮、皮層和髓部3種組織。居間生長,生長區位於葉片和柄部相接處。配子體小,具有分枝的絲狀體。
裙帶菜本屬有3種,全是海產。主要分布於日本和朝鮮,中國隻有裙帶菜1種。主要產於浙江省嵊泗列島和黃渤海沿岸。
裙帶菜藻體兩側羽狀分裂呈掌狀,寬50~80厘米,高約1米,主要生長在風浪較大、潮下帶1~4米深的岩石上,低潮帶石沼中也有生長,可供食用。
黑頂藻屬
黑頂藻屬是褐藻門黑頂藻目黑頂藻科的1屬。藻體呈絲狀,為黑褐色,直立,簇生,借助於基部的假根狀絲體或盤狀固著器附生在潮間帶大型海藻上。直立絲體具有分枝,圓柱形,分枝和主枝頂端都具有黑褐色、原生質體明顯加厚的頂細胞。藻絲的頂端部位由單列細胞組成,絲體下部由多列細胞組成。每個營養細胞含有幾個盤狀色素體,無澱粉核。多數藻絲上部具有側生的毛。營養繁殖很普遍,由藻體產生不同形狀的繁殖枝脫離母體,形成新植物體。無性生殖是由孢子體產生單室孢子囊;有性生殖由配子體產生多室配子囊。
三叉黑頂藻
本屬有25種,中國有9種。除了河生黑頂藻生長在淡水外,其餘8種均為海產。主要附生在低潮帶大型海藻的藻體上,尤其是馬尾藻上更普遍。中國沿海都有生長。常見的有:①黑頂藻,主要產於黃、渤海和東海。藻體較小,有2~3毫米高,營養繁殖的繁殖枝二叉或三叉狀。②三角黑頂藻,主要產於福建、台灣和廣東沿海,它的繁殖枝為三角形。
羊棲菜
羊棲菜藻體為黃褐色,肥厚多汁,高15~40厘米,可達2米以上。葉狀體的變異很大,形狀各種各樣。生長在低潮帶岩石上,多分布於我國沿海。
羊棲菜每百克含水分175克,蛋白質209克,脂肪37克,碳水化合物29克,鈣329毫克,磷203毫克,鐵994毫克,褐藻膠227克,甘露醇66克,碘63毫克等。
羊棲菜
羊棲菜性味甘鹹寒,具有軟堅散結、利水消腫、泄熱化痰的功效。用於甲狀腺腫、頸淋巴結腫、浮腫、腳氣等。脾胃虛寒者忌食用。
《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稱羊棲菜主治“癭瘤結氣”、“利小便”,有治療“本豚氣”、“水氣浮腫”,“宿食不化”等功效。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生物鈣以及各種維生素,對防治甲狀腺腫大、高血壓、風濕病、大腸癌以及消除大腦疲勞、促進皮膚光滑等均有顯著療效。
羊棲菜藻體還含有豐富的褐藻膠、甘露醇、碘等,它們均可作為工業原料。食用方法主要為炒製,可製成調味晶和海藻凝膠食品。
藥用可作為治療風濕病用的含脂多糖藥物;製成逆轉錄酶抑製劑;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皰疹藥;膽固醇下降劑;抗糖尿病劑以及治療弓形體感染用的脂多糖。
化工上可作為香皂原料的添加劑和家具板的黏合劑。
受到國外尤其是日本民眾的青睞,故譽為“長壽菜”。
萱藻科
萱藻科是藻類植物,屬褐藻門。
褐藻的共同特點:藻體呈黃褐色,為多細胞體。含大量墨角藻黃素。貯藏物質為褐藻澱粉和甘露醇。多海生。
本科特點:藻體無類似莖、葉的分化,生活史中有配子體和孢子體兩個世代,配子體與孢子體異形,孢子體大,配子體小。孢子體由薄壁組織構成;居間生長或頂端生長。孢子體體圓柱狀或球狀,中空或中實;配子體微小絲狀。同配生殖或異配生殖。
代表種類有萱藻屬:藻體圓柱狀或壓扁形,單條,幼時中空,常縊縮成節,基部具盤狀固著器。生中、低潮帶岩石或石沼中;囊藻屬:藻體黃褐色,膜質,球形,中空,幼體內充滿水分。生中、低潮帶岩石或其他藻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