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現的旅遊滑雪項目還有單板滑雪、超短板滑雪、越野滑雪等。其中越野滑雪是在低山丘嶺地帶(平地、下坡、上坡各約占1/3)長距離滑行,雖然遠不如高山滑雪的樂趣和魅力,但從安全和健身角度而言,更具有廣泛的參與性。超短板滑雪、單板滑雪(雙腳同踏一隻寬大的雪板)比高山滑雪更具有刺激性,技術更靈活,在中國尚未普遍開展。
高山滑雪的規範競賽項目有: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回轉、全能等。高山滑雪的技術種類很多,如不同的滑降技術,多變的轉彎技術,應急的加速、減速、停止技術,驚險的跳躍技術及特殊技術等。一般初學者應根據自身的體育素質、年齡、滑雪基礎、場地條件,可投入的時間等因素,選取滑雪入門的最優方案。初學者切忌:求急、隨意、莽撞,因滑雪運動是在滑動中操縱技術,重心不易控製,易形成錯誤動作,故應在入門的第一天起,就應在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指導下,在姿勢、要領、動作方麵做到三正確,從練習基本動作起步,紮實掌握技校功底,為以後的提高奠定基礎。要高度認識到滑雪錯誤的姿勢和技術一旦形成,極難糾正,會留下深深的遺憾。
怎樣判斷雪質?一般來說,由於下雪時和下雪後的氣象條件不同,所以雪質會呈現各種各樣的形態。有人統計過,大自然中雪有粉狀雪、片狀雪、雨加雪、易碎雪、殼狀雪、漿狀雪、粒狀雪、泥狀雪、冰狀雪等。人工造的雪主要有壓實的粉狀雪、雪道雪等計60種。每種雪在滑雪板下都會使滑雪者產生不同的感受,當然對每種雪質所使用的滑雪技巧也會不同。
在我國,由於大多數滑雪場建在北方的內陸,不受海洋季風的影響,具有空氣幹燥、寒冷、風大的特點,雪的形態大多為粉狀雪、殼狀雪、冰狀雪、漿狀雪。目前國內的滑雪場主要是將上述雪攪拌後形成的雪道雪。在清晨時,雪質呈現冰狀雪形態,表層有一層薄的硬冰殼,這種雪質的表麵於滑雪板的摩擦力非常小,滑雪板無需打蠟,滑雪速度很快,滑雪者要有一定的滑行技術。
上午10點以後,隨著溫度的升高、陽光的照射,雪的表麵慢慢融化,呈粉狀雪形態,這種雪對滑雪者來說感受最好,不軟不硬,滑行舒適。
下午,在陽光的照耀下和雪板的不斷翻動下,雪質呈漿狀雪形態,雪質發粘,摩擦力增大,初學者在這種雪質上滑雪較容易控製滑雪板。技術好的滑雪者可以在滑雪板的底麵打蠟,以減小滑行阻力。
在下了新雪以後,如果不用雪道機攪拌和壓實,幾天後會在雪的表麵形成一層硬殼。在這種雪上滑行,要求滑行者有較大的前衝力,以衝破這層雪滑行。這種雪質一般在雪道機無法到達的較高、較陡的高級滑雪道上,所以要求滑雪者有較高技術水平才能在這種又高又陡、需要較大前衝力的雪麵上滑行。一旦您掌握了駕馭它的本領,看著一塊塊破碎的雪殼在空中飛舞,當會其樂無窮。
立冬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的能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之前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氣溫還不太低。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