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夏季——炙熱多雨(1)(3 / 3)

7.在雷陣雨較大時要遠離樹木,盡量不要大跨步跑動,可以選擇建築物躲雨,但不宜選擇車內躲雨。

8.不要把晾曬衣服被褥的鐵絲,拉接到窗戶及門上。

9.不要穿戴濕的衣服、帽子、鞋子等在大雷雨下走動。對突來雷電,應立即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時將雙腳並攏,以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

10.閃電打雷時,不要接近一切電力設施,如高壓電線變壓電器等。

驚人的雷電

形成打雷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濕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春夏季節,由於受南方暖濕氣流影響,空氣潮濕,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麵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對流,所以多雷電現象。

驚人的雷電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積雨雲頂部一般較高,可達20千米,雲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氣對流等過程,使雲中產生電荷。雲中電荷的分布較複雜,但總體而言,雲的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雲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

閃電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為1億~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1000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於閃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產生衝擊波,導致強烈的雷鳴。帶有電荷的雷雲與地麵的突起物接近時,它們之間就發生激烈的放電。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

暴風雲通常產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麵產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著雲移動。陽電荷和陰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陽電奔向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陰電的雲層相遇;陰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麵。最後陰陽電荷終於克服空氣的阻礙而連接上。巨大的電流沿著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麵直向雲湧去,產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隻有數千米,但最長可達數百千米。

威力巨大的閃電閃電的溫度,從17000℃至28000℃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麵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並發出聲音。閃電距離近,聽到的就是尖銳的爆裂聲;如果距離遠,聽到的則是隆隆聲。你在看見閃電之後可以開動秒表,聽到雷聲後即把它按停,然後以3來除所得的秒數,即可大致知道閃電離你有幾千米。

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戶外受到襲擊。他們每3個人中有兩個幸存。在閃電擊死的人中,85%是女性,年齡大都在10~35歲。死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

中國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跟地理位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雷電災害在中國也有不少,最為嚴重的是廣東省以南的地區,東莞、深圳、惠州一帶的雷電自然災害已經達到世界之最,這些地方也是因為大氣層位置比較偏低所造成的影響。紐約是雷電災害最多的地區在近幾年更是明顯加強,我國的東莞近來最為嚴重,雷電所帶來的經濟虧損在夏季5~8月,東莞當季的GDP比例虧損度接近6%,上千萬的經濟虧損,也是一大嚴重的自然災害多發區域。雷電傷人事件在東莞地區每年都會發生,達到了全世界雷擊人事件最頻繁、最多的地區。它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雷電受災重區之一。

常識:預防雷電的方法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尋找低窪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杆、廣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遊泳、劃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6.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雷擊中後電流互相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