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用來形容腳的形容詞數不勝數。與其說這些形容詞是描寫腳步的輕、重、緩、急、穩、沉、亂等,不如說是間接地在描寫人或穩定或失衡、或恬靜或急躁、或安詳或失措的心理狀態。人的心理狀態不同,走路的姿勢也會不同。“腳語”就像心靈的節奏一般,為人的情緒打拍子。“暴跳如雷”是心靈的重節奏;“春風得意馬蹄疾”是一種輕快的節奏;“步履蹣跚”是一種憂傷的節奏;“閑庭信步”是一種怡然自得的節奏……
此外,人的個性品質不同,走起路來也會有不同的風采。如,一個外表細致秀美的女子走起路來卻總是匆匆忙忙,而且腳步又重又亂,那麼這位姑娘一定是個性格爽朗、心直口快、沒有心計的痛快人;反之,如果一個人看上去五大三粗,而走路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那麼他必然是個外粗內細的精明人,豪放的外表不過是其掩蓋自己行事嚴密的一種偽裝。
腳部的細節動作也能夠透露出人細微的心理活動。比如,有人一坐下來就蹺起二郎腿,說明他心中不服輸的信念被某種事物所激發;而女性大膽地蹺起二郎腿,則說明她很自信,有著在眾人麵前顯示自己的強烈願望。還有人站立時,腳尖的指向往往朝著自己內心惦念和追求的事物或方向。假如有三個男人站在一起交談,這時,有一位美女從他們旁邊經過,表麵上看,他們仍然在專心交談,誰也沒被那位經過的美女所影響。可是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你隻需要觀察他們腳尖的指向就知道了,如果他們被美女所吸引,他們的腳尖會不由自主地指向那位美女,而他們專心致誌地交談也隻是一種表麵行為,他們的“腳語”泄露了他們極力掩藏的內心。
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不同,其腳部動作也會不同,或快或慢、或輕鬆或沉重……每一種“腳語”都有其相對應的心理信息。而且,一般人很難有意識地加以掩飾,因此,隻要你留心觀察對方的“腳語”,一定能更加了解他的內心。
3.服飾出賣了他的心
美國心理學家彼得·羅福明確指出,通過了解一個人的著裝風格,可以洞悉其心理。的確,生活中,每個人對服飾都有不同的偏好,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對服飾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其實,這些不同都源於心理的不同。
也就是說,通過對一個人的著裝偏好進行觀察,或多或少地,你都能夠了解其內心。常見的著裝風格與內心狀況的對應關係如下:
(1)服飾華麗:自我顯示欲強,愛出風頭。在人潮中,那些服飾鮮豔、款式與眾不同、配飾珠光寶氣的人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別人的目光,而這也正是他們穿上華美服飾的目的所在。也就是說,服飾華麗的人自我存在感和表現欲強烈。同時,由於服飾的華美與金錢的對應關係,這類人對金錢往往具有執著的追求。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能投其所好地多誇獎他們,滿足其膨脹的顯示欲,就很容易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
(2)衣著樸素:缺乏自信,喜歡爭吵。愛穿樸素無華的服飾是不喜歡成為眾人焦點的一種表現。這類人屬於體製順應型,他們安於現狀,缺乏主體意識和創造欲望。
(3)盲目追求時髦:有孤獨感,情緒常波動。生活中,有的人盲目追求時髦,而不管正在流行的風格是否適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或者更恰當地說是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他們搭配服飾的唯一標準就是向流行看齊。這類人的心中常有一種孤獨感和不安感,情緒容易波動。
(4)不理時尚:常以自我為中心,標新立異。一般來說,對時尚不理不睬主要是出自兩種心理,一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認為,倘與別人采取同等行為,豈非等於失去了自我。這種人的個性十分強硬。二是內心懷有恐懼感,不敢麵對外麵的花花世界,因此躲在自己的小黑屋裏,對外界的事情不聞不問。這種人往往很敏感,有一定程度的自閉。
(5)突變服裝嗜好:想改變生活方式。如果,一個人平時都穿深藍色的、式樣固定的職業裝,但有一天,他卻突然大改風格,穿上了休閑的夾克和顏色鮮豔的長褲,甚至襯衣也換成了花哨的格子款,那麼,他周圍的人勢必會產生疑問,不知道他最近碰到了什麼特殊的事情。
從他著裝風格的改變,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想法因某種刺激而改變,在心中對生活有了某種新的期望。
(6)理性著裝:理性、自主。這種人不盲從於時尚,能夠很適度地尊重自己的主張,既不會完全盲從他人,也不至於固執己見;能夠理性地看待問題。他們處事中庸、情緒穩定,不容易做什麼出格的事,踏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