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1)(3 / 3)

在開始理財的七年後,劉星付清了分期付款,還買了一輛本田車,有車有房,每個月還有投資的收益,加上工資,劉星的生活基本無憂了,這都是理財的功勞。

22UP成長宣言

錢要賺,財要理,二者結合才能過上優質的生活。22歲以後的男人不能再有那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想法了,你開始背負更多的責任,父母、妻兒都需要照顧,因此,應盡早努力賺錢,盡早重視理財,從而獲得高收益。

理財,不隻是有錢人的事

很多二十幾歲的男人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總會以沒錢為由避開,在談話中如此,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理財的事情想等到自己有錢的時候再去管。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不理財,你怎麼會有錢呢?有的人會說:“我會賺錢啊。”其實,這種想法大錯而特錯,賺了錢如果沒有對金錢合理的經營規劃,花錢就會如流水,很快就沒了。如果沒錢了賺錢,賺了錢再去花錢,花沒了再賺,隻能永遠做一個花錢的奴隸,而不能掌控自己的金錢。

投資理財不隻是有錢人的事情,窮人更應該學會理財。也許你隻是一個初入職場的工薪族,認為自己的工資隻夠日常花銷,沒必要理財,那就錯了。

專家認為,隻要你有收入,有現金流動,即使錢再少,隻要好好規劃,一樣可以理財,關鍵就看你有多強的理財意識。大樹是從小樹苗長起來的,偉人也是從小一步步走出來的,錢當然也需要積少成多。理財的關鍵並不在於你能賺多少錢,你有多少錢,而是你想怎麼經營你的錢,怎麼讓你的錢去生錢。沒有理財習慣的人,雙手就是大漏鬥,有多少金錢都能花得一分不剩,到最後沒錢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

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成為有錢人,就要從年輕時開始理財。

二十幾歲的男人,應該都有了工作,有了工作就有工資,工資當然屬於經濟收入了,因此,從這個時候起,就應該去嚐試理財了,說不定還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呢!即使不能立刻獲得收益,你也會積累很多有用的經驗。

錢少不能作為不理財的借口,因為有錢人也是從拿著微薄的薪水開始的,他們能成為有錢人,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善於理財的緣故。股神巴菲特在2008年以620億美元的身家問鼎全球富豪榜,比比爾·蓋茨的資產還多出40億美元。巴菲特在11歲的時候就買了生平第一張股票。

如果理財是有錢人的事,那11歲的巴菲特理財怎麼說呢?隻能說巴菲特很早就有投資理財的意識,可見,錢多錢少並不是理財的重要因素,錢少也不是理財的障礙,隻要你有理財的理念,你就可以理財。

25歲的王永,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理財的意識,雖然隻是把父母給的壓歲錢存入銀行做定期存款。王永把壓歲錢存為定期存款,不但不會胡亂花掉壓歲錢,還能收取利息。

後來王永參加了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王永還是堅持自己的理財計劃,每年都會盡力完成一定數量的儲蓄。後來,王永了解了國債、基金等投資渠道,就開始用自己的錢去投資。

因為國債風險小,收益穩定,所以王永先是買了定期國債。後來又買了其他的理財產品,小試牛刀,雖然他對這些國債、理財產品都不是很了解,但還是從其中獲得了10%的收益,最重要的是他收獲了理財的經驗。

沒過多久,王永又開始買基金。他讀了幾本關於基金的書,從中了解了基金。經過慎重的選擇,他購買了幾隻基金,回報率比國債還高。

王永在投資理財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今,他能夠從股票和基金上定期獲得穩定的收益,加上工資,他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二十幾歲的男人,薪水還不高,但是生活成本卻不低,用來理財的錢的確少之又少,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你是否具有理財的意識。隻要有了理財意識,你的錢就能慢慢多起來,而且以前消費上很多的壞習慣也能得到改善。

22UP成長宣言

理財在某種程度上和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有著很多共通的地方,在月初堅持工作,月底就能拿到工資,理財雖然慢一些,但是隻要你堅持下來,你就能得到收益,拿到理財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