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陽光心態,燦爛人生(4)(3 / 3)

麥特·畢昂迪是美國知名遊泳選手,1988年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他被認為極有希望繼1972年馬克·史必茲之後再奪七項金牌。但畢昂迪在第一項200米自由泳時竟落居第三,第二項100米蝶泳原本領先,到最後一米時硬是被第二名超了過去。

許多人都以為,兩度失金將影響畢昂迪後續的表現,沒想到他在後五項竟連連奪冠。對此,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沙裏曼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在同一年的早些時候,曾為畢昂迪做過樂觀影響的實驗。

實驗方式是在一次遊泳表演後,畢昂迪表現得很不錯,但教練故意告訴他得分很差,讓畢昂迪稍作休息後再試一次,結果更加出色。參與同一實驗的其他隊友卻因此影響了成績。

積極樂觀的人麵臨挫折時仍堅信事情勢必會好轉。從情商的角度來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能使陷入困境中的人不感到冷漠、無力和沮喪。積極樂觀和自信一樣,能使人生的旅途更加順暢。

擁有積極生活態度的人,總是會向上看、向前看,他們認為失敗是可以改變的,結果反而能轉敗為勝。悲觀的人則把失敗歸之於個性上無力改變的恒久特質,個人對此無能為力。不同的解釋對人生的抉擇造成深遠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焦慮、生氣、抑鬱、沮喪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有效地接受信息,或妥善地處理信息。情緒沮喪的悲觀者會嚴重影響智力的發揮,因為沮喪悲觀的情緒壓製大腦的思維能力,從而使人的思維癱瘓。

心理學家曾做過“半杯水實驗”,較準確地預測出樂觀者和悲觀者的情緒特點。

悲觀者麵對半杯水說:“我就剩下半杯水了。”樂觀者則說:“我還有半杯水呢!”

因此,對積極樂觀者來說,外在世界總是充滿著光明和希望。

積極樂觀使人經常處於輕鬆、自信的心境,情緒穩定,精神飽滿,對外界沒有過分的苛求,對自己有恰當客觀的評價。

積極樂觀的人在受到挫折、失敗時,常會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麵,也能發現新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是輕易地自責或怨天尤人。而悲觀者一般是敏感、脆弱、內心情感體驗細致豐富,一遇挫折就會比一般人感受得深,體驗得多。

積極樂觀的人在求職失敗後,多半會積極地擬訂下一步計劃或尋求協助,他們認為挫折是可以補救的。悲觀的人則認為已無力回天,也就不思解決之道,將挫折歸咎於本身恒久的缺陷。

樂觀與悲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但天性也是可以改變的。樂觀與希望,都可以學習而得,正如絕望與無力也能慢慢養成。

要想擺脫憂愁,使自己樂觀起來,我們就要盡可能和快樂的人在一起,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在一個地方,或是和一些人相處,你會感到焦慮不安、脖子酸痛、疲憊不堪。你不知道到底是哪裏不對勁,可就是覺得不舒服。但是和另一些人相處時,你就會覺得精神百倍,身體上的不適感也會慢慢消失。在這些人的陪伴下,你覺得事事如意,這些人所散發出的正麵能量,讓你感到更快樂、更安詳、更有信心。這正是樂觀的力量所在,樂觀的人是不會被打垮的。

22UP成長宣言

悲觀的人會沉迷在不幸當中,無法自拔,而積極樂觀的人卻能在失敗中保持樂觀自信,積極進取,從而驅散失敗的陰影,收獲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