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展示好口才,展現好風采(2)(3 / 3)

時刻警醒,注意你的“口頭禪”

你有口頭禪嗎?“嗯……”、“那麼……”、“然後……”、“就是說……”等,隻要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會發現自己也有口頭禪,隻是上述口頭禪除了讓人感覺說話囉唆拖遝外,尚無大礙。但是,有些口頭禪卻會影響你的人際交往。

有一個大學生,隻要有事發生,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他總會說一句:“漂亮!”和同學一起看NBA的時候,大家都是火箭隊的球迷,火箭隊有人扣籃,他說:“漂亮!”周圍的同學聽著很解氣,可每當火箭失誤的時候,他還是一句“漂亮”,這讓周圍的同學聽著很憋火。

有一次在食堂吃飯,他看到一個同學飯盒沒拿穩,掉在地上了,他張口就說:“漂亮!”那個同學正沒好氣,聽到這話,立馬衝過來就要和他打架,幸虧被周圍的同學給拉開了。

還有一個小夥子,他在和人談話的時候經常會說:“你不服啊?”因為這句口頭禪,他經常被人打得鼻青臉腫。其實,他也知道是自己口頭禪的問題,可是說習慣了,事到臨頭,他總是改不過來,屢說屢挨打,屢挨打屢說,就像挨打挨上癮了,旁人對此諷刺道:“挨打挨上癮,人家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打勝仗了,你說來說去,不還是挨打嗎?”引得別人一陣大笑。

許多心理學家都曾做過研究,發現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可以暴露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做人處世的風格。下麵是心理學家對一些常見的口頭禪所對應的人做的分析:

(1)口頭禪是“說真的、老實說、的確、不騙你”的人,有一種擔心對方誤解自己的心理。這種人性格有些急躁,內心常有不平。他很在意別人對自己所陳述事件的評價,因此要反複強調事情的真實性,以期自己在團體中被認可,被信賴。

(2)口頭禪是“應該、必須、必定會、一定要”的人,有極強的自信心,做事理智、冷靜,自認為能夠說服對方。不過,一旦“應該”說得過多,反而表現出其有“動搖”心理。

(3)口頭禪是“聽說、據說、聽人講”的人,一般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心理形成的。這種人的見識雖廣,決斷力卻不夠。很多處事圓滑的人,易采用此類話。在辦事過程中,他們會為自己時刻準備著台階。

(4)口頭禪是“可能是吧、或許是吧、大概是吧”的人,自我防衛本能極強,不會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在人前。在處事待人方麵很冷靜,因此工作和人事關係都很好,此類口語也有以退為進的含義。事情一旦明朗,他們會說“我早估計到這一點”,從事政治的人多會有這類口頭語,以此來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5)口頭禪是“但是、不過”的人有些任性,因此總是說出一個“但是”來為自己辯解。“但是”這個詞是為保護自己而使用的,同時也顯示出了其溫和的特點,它顯得委婉、沒有斷然的意味。

(6)口頭禪是“啊、呀、這個、那個、嗯”的人,常常是詞彙少,或是思維較慢,在說話時利用其作為間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頭語的習慣。因此,說話經常有這種口頭語的人,反應是較遲鈍或是比較有城府的。

口頭禪影響著別人對你的看法,如果遇到經驗老到善於觀察的人,通過幾句話就能把你看個通透,這對你的社交和事業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口頭禪也影響著別人同你的關係,不注意自己“口頭禪”的人,往往會在無意間觸犯他人,輕者關係僵化,重者禍及自身。

22歲以後的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社會關係相對薄弱,事業也沒有很好的基礎,正是努力建功立業的時候,如果在事業的關鍵時刻因為幾句口頭禪而把自己的缺點和心理活動暴露在競爭對手麵前,那該多麼遺憾啊!

22UP成長宣言

80後的你總是把“無聊”、“沒勁”、“鬱悶”掛在嘴邊嗎?如果是這樣,還會有多少人願意跟你做朋友呢?本來朋友正在興致勃勃地和你聊天,你卻隨口說出一句“沒勁”;別人遇到一件認為很有趣的事情,你卻上來一句“無聊”或“鬱悶”,這些都是多麼影響他人情緒的事情啊。甚至還有很多人的口頭禪是一些髒話,這更讓人無法接受。走好人生路,並不是一味埋頭走就行的,還要會說話,要避免不合適的說話方式,要改掉不好的語言習慣,不要讓一句話影響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