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展示好口才,展現好風采(1)(3 / 3)

由此可見,話並非說得多就有好的效果,而是要說得精,要做到有的放矢,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語言簡潔,是指語言表達要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即簡中求準,惜字如金。

幾百年以前的一天,一位聰明的老國王召集了一群聰明的臣子,老國王對臣子們說:“我要你們編一本《智慧錄》,好流傳給子孫後代。”

這群聰明的臣子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完成了一部12卷的巨著。他們將《智慧錄》交給老國王,老國王看完全書後說道:“諸位,我深信此書乃智慧的結晶。但是,它太厚了,我擔心沒有人會耐心讀完它,再把它濃縮一下吧!”於是,這群聰明的臣子又經過了長期艱苦努力的工作,刪減了很多內容,12卷的巨著變成了一卷書。可老國王依然認為太長了,建議他們繼續濃縮。

於是,這群聰明的臣子又把一本書濃縮為一章、一頁、一段,最後濃縮成一句話。當老國王看到這句話後高興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結晶。每個人隻要知道這個真理,我們一直擔心的大部分問題就可以順利解決了。”

這句經典的話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丘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能在政壇叱吒風雲的丘吉爾,不僅是因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還因他具有非凡的演講才能。

在一次劍橋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整個大禮堂裏坐著上萬名學生,他們正在靜靜地等候著丘吉爾的到來。在隨從的陪同下,丘吉爾準時到達了。他走上講台,把脫下的大衣交給隨從,接著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視著所有的聽眾。

一分鍾後,丘吉爾緩緩地說:“永不放棄!”說完丘吉爾穿上大衣,帶上帽子離開了會場。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一分鍾後,掌聲雷動,現場的每一個人都在高喊:“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

這是丘吉爾一生中最後的一次演講,也是他最精彩的演講之一。

丘吉爾的演講隻有四個字,卻博得了滿堂彩,因為他的演講沒有一句廢話。

要想說話含金量高,話語不僅要言簡意賅,還得能切中要害。

中國偉人鄧小平同誌作為一位傑出的領導人,其語言特點就是一針見血,往往幾句話就能切中要害。他曾經和數不清的人談過話,不少聽過鄧小平談話的人雖然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條是共同的,那就是:他的談話很有“小平特色”——言簡意賅,切中要害,沒有大話、空話。

1975年,鄧小平找剛剛被任命為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的劉誌堅談話。這次談話的特點是幹脆利索、一語中的,且指點迷津。

劉誌堅趕到鄧小平家時,看見張愛萍也在那裏。鄧小平先和張愛萍談話,劉誌堅就坐在旁邊。軍委決定讓張愛萍當好科技人員的後勤部長,鄧小平就告訴張愛萍說:“要讓他們(指科研人員)安心搞科研,要解決他們(指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雖然內容不是很多,但重點十分突出。

和張愛萍談完話後,鄧小平便把目光轉向了劉誌堅:“你去昆明,第一條,首先要把軍隊的工作搞好;第二條,軍隊不能搞資產階級派性;第三條,軍隊要同地方的派性徹底脫鉤。”鄧小平說完,看劉誌堅沒有問題後就說:“那就這樣吧。”於是整個談話結束。

正是由於鄧小平談話往往是言簡意賅,一語中的,要領清晰,因此,事隔幾十年後,劉誌堅同誌還對這次談話記憶深刻,他回憶說:“就那麼幾條,條條重要,重點突出。讓你很得要領。”

22UP成長宣言

一個善於語言表達的人,不僅表現在能夠將自己的想法用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更表現在能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完整的意思,並且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年輕人辦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快,是雷厲風行,是講究效率,說話在做到這些的同時還要做到一語中的。

精心遣詞,悉心表達思想

馬克·吐溫說:“恰當的用字極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字眼……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就在電光石火之間。”說話需要注意精心遣詞,恰當的用詞不僅可以準確地表達我們的意思,還可以感染別人的心靈。

每個人都有一張嘴,有嘴就要說話,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說話來精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的,有時候說出去的話,到別人的耳朵裏卻具有相反的意思。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說話時所用的詞句不夠準確。